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然科学……特等奖!(第3/4页)

“……”

一周后。

王浩、何毅以及向乾生一起去了首都。

路上何毅都在叽叽喳喳的说着,他确实对获奖非常的兴奋。

实际上,他最开始申请复刻交流重力实验项目,目的就只是‘拿到经费’。

有了经费,就能做实验,就能让实验室支持下去。

这甚至可以用‘骗经费’来形容。

因为从最开始的时候,他都觉得不太可能完成研究,就只想着有一点成果,应付了项目以后,顺便写几篇论文而已。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过分,实际上,就只是一个最普通研究员的想法,小实验室很难申请到大项目,只是申请小项目也需要仔细做准备。

很多时候,普通研究员不是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的。

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想做什么研究,不一定能申请到经费,而想申请到经费,做的研究一定要有特色,或者是被评审专家认可的。

何毅完全没有想到,研究能进行到这一步。

他们不止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还申请到了后续的大项目,甚至因此拿到了科学技术一等奖。

这还是要感谢王浩。

研究一直都是王浩来把控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也是王浩进行的总结,物理实验室也只是配合研究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物理实验室的项目还是获奖了。

何毅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人之一,他的心情激动也是难免的。

向乾生同样很激动。

现在他确定自己来西海大学,就是最最正确的选择,否则继续留在超导实验室,就只能等待退休养老了。

那可不是他想要的。

王浩则是一路很淡定,因为他去年的时候已经拿到了自然科学一等奖,今年再去一趟拿同样的奖项,心情自然就平静很多。

他们一路到了首都。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就去了举办科学技术颁奖仪式的礼堂。

王浩走进礼堂以后,就被在场的学者热情的招呼。

每一年自然科学颁奖仪式,获奖人都是不一样的,很少有学者能连续参加两届颁奖仪式。

所以王浩见到的学者也都不同。

他就是听着一路的恭喜走进去的,等真正进去谈颁奖的时候,好多人就没有去谈王浩的研究,而是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影响力太大了。

即便是到了现在,新闻上还是有很多的报道,包括一些科普的内容,也包括期待未来超导以及反重力的研究。

很多凝态物理研究的机构、团队,也准备申请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项目,有的机构、团队已经做出了申请,而有的机构、团队还在准备中。

一般的项目申请,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自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好多人来和王浩咨询项目研究方向的问题。

王浩也解释道,“这个研究主要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去研究超导发生机制。”

他透露了一句,“我们现在能解释的只是单质金属,其实我希望看到一种现象,就是某种超导材料在进行交流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在没有达到临界温度时,所产生的交流重力场强度要比达到超导状态更高。”

“这个现象非常重要,不管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新发现,都非常重要。”

“如果哪个研究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个现象,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王浩的解释被很多人记了下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重力结合超导的研究中,王浩毫无疑问是顶级的专家,是他完成最初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就代表了正确性。

到目前,还没有其他机构或个人,完成其他的突出成果。

之后有人又问起王浩在做什么研究,王浩简单的解释一下自己申请的项目,“建立一个新的拓扑体系,希望能够对更复杂的元素结构所形成的微观形态做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