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激动?当然不!工作报告,王浩:我用它来解释电磁力!(第3/4页)

王浩提前说好要做报告,但他不知该做什么报告,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做任何准备,另外,他最近也没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是做原来的成果报告,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他和克劳迪奥·普罗切西沟通了一下,普罗切西都觉得有些不可理解,王浩手里的大成果那么多,拿出一些边边角角做报告都会很出色。

普罗切西说道,“你可以选择偏微分方程或数论,两个领域都可以,甚至可以做工作报告,我相信很多人对你正在研究的内容很感兴趣。”

最后一句提醒了王浩。

因为是通过视频链接做报告,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观看,也许就能够收获大量的灵感值。

他想着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他就说明了要做的报告内容,“有关新型几何的研究。”

新型几何?

普罗切西看到报告标题有些诧异,但因为王浩没有提交具体的内容,他也不知道新型几何说的是什么。

王浩一直和林伯涵一起做新型几何的研究。

新型几何针对的是单介质金属导体原子构造的微观形态,利用几何的手段来解决微观形态的问题。

这个研究是‘超导湮灭拓扑’的核心,或者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对于金属导体来说,电流的本质就是电子的移动,而温度的本质就是原子的振动,但事实情况要复杂的多。

哪怕是单介质金属导体,通电状态下,内部也不仅仅是电子和原子,微观的运动都是非常复杂的。

王浩的最新研究认为,导电状态下金属内部会形成一种微观形态。

这种微观形态和电磁力的产生直接相关,同时内部存在着抵抗湮灭力的‘力场’,而当温度下滑到一定程度,也就代表原子的震颤降低到一定水平,微观形态就无法再维持,就会被湮灭力挤压破碎,从而形成特殊的超导状态,并激发交流重力场的产生。

交流重力场就只是微观形态破碎的一种表现。

但不管具体原理怎样,他们现在就是利用几何手段研究微观形态。

单介质金属导体,内部就只有一种原子,所形成的微观形态自然是最简单的。

很快。

时间到了第二天上午,王浩的报告就被安排在了上午第二场。

这个时间段是最好的。

在有了第一场的‘热身’以后,报告厅的学者们都已经进入了状态,第二场认真听的人就会很多。

其他人也知道是王浩要做报告,第二报告厅已经挤满了人。

现在王浩的号召力太大了。

他就是国际数学家第一的数学家,因为他在数论和偏微分方程两个领域都有顶尖成果,另外,他的年纪只有26岁,还没有到公认科研的巅峰时段(30岁到40岁),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成果。

当知道王浩是要做工作报告的时候,很多人顿时更感兴趣了,他们都希望能知道王浩正在做什么样的研究。

这次还是在政务楼的办公室,只是背景换成了一个白板。

因为是视频连接的关系,在上面写一些内容,报告厅的数学家们也很难看清,好在王浩并不是要做研究报告,他只是做工作报告而已,但偶尔也会需要白板的帮助。

王浩出现在了镜头前,他朝着镜头笑了笑。

这时候明显能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和昨天领奖时完全不一样,眼神里甚至透露出了期待和振奋。

他开口道,“感谢普罗切西先生的邀请,我来做一个简短的工作报告,只有二十分钟,不会耽误大家太长时间。”

会议厅现场一片安静。

每个人都看着屏幕镜头中的王浩,想知道他要做什么样的报告。

是偏微分方程?

还是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