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不是一个级别的进度,王浩的挖角,刘云利:放弃也不错?(第4/5页)

“王教授!”

林伯涵甚至惊讶的喊出声,发现同事惊讶的眼神,赶紧走到一边接电话,“王教授,你给我打电话是?”

王浩很直接的说道,“我是想问你,有没有兴趣来西海大学工作。”

“这个……”

“我手里有一个重大项目,想找一个拓扑学的专家一起做研究。你放心吧,林教授,你来,可以在梅森数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只要你来这边,我保证你的经费,不管你自己的研究,还是其他研究,经费是管够的。”

王浩很直白的进行挖角。

林伯涵愣了好半天,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王浩挖角,而且王浩还很直接的说,挖他过去一起进行重大研究。

另外,经费管够!

这个条件根本无法拒绝,他本来就是一个‘北漂’,首都并不是家乡城市,对于他来说,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

如果能够去西海大学,就可以和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一起工作,还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同时,还可以直接签到稳定的工作合同。

反过来说,继续留在水木大学,想要转正提升到副研究员、副教授,至少都需要几年时间。

林伯涵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他还是没有当即同意下来,只是说考虑一下很快给答复。

然后他就去了询问了一下博士后离职的问题。

那当然是很简单的。

因为他只是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没有和学校签订正式的工作协议,想跳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

两周后。

上一次的实验总结、分析已经全部完,王浩已完成了理论的完善工作,准备进行下一个实验了。

刘云利三人并没有完全理解王浩所做的数学分析工作,但他们对于研究整体有了把控,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分析,也和实验设计联系在一起。

因为马上要准备新的实验,他们甚至还一起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新的实验肯定和材料验证有关。

这是研究的主方向。

在把交流重力的场力强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正常来讲后续就到了材料验证的阶段。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实验,把超导材料进行更换,研究各种不同的超导材料,制造出的交流重力场强度区别。

三个人都认为方向肯定是固定的,他们也以此进行了论证,就是为了提前对实验会议进行准备。

他们希望能够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也等于是和王浩一起进行实验设计了。

他们的准备非常充分,甚至还用本子做了二十几页的记录。

这一天来了。

王浩召集了实验室的所有人,进行新的实验会议。

每个人都对于实验非常期待。

刘云利三人也表现得精神振奋,都有些迫不及待参与进去了。

然后就听王浩说道,“这一次的实验有些特殊。我们要制造超低温的环境,以及更高的精度来对交流重力场进行检测。”

“我们需要在实验慢慢的降低温度,尤其是快要达到超导状态的温度时,温度降低的速度一定要慢,在检测和温度控制上一定要更精准……”

王浩认真说了起来。

这项实验就是要验证,是否任何导体在通电状态,内部都会存在微观形态。

如果存在,正常的逻辑来讲,接近达到超导状态温度时,就可以逸散出‘交流场力’。

简单来理解,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并不需要完全捏爆就会有汁水流出来。

想要检测‘汁水’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实验更加精细化,实验设计上要更加精细,检测上也要更加的精细。

其他人听了王浩的交代以后,都认真的做记录,思考着怎么去设计实验,怎么去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