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佬是啥?一个问题五十万!张志强:贫穷使我流泪!(第3/5页)

他说完很认真的看下王浩。

王浩则看向了何毅,笑道,“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是要何教授,我只是负责项目,但不负责实验室。”

向乾生又看向何毅。

何毅赶忙道,“没问题、没问题。你一个科学院的大教授,要来我们实验室,我还怎么拒绝?而且我们这个项目很缺人。我代表西海大学欢迎你。”

“那就先说定了。”

向乾生轻呼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

三天后。

王浩一行人返回了西海大学,他们一路上都在谈着项目。

话题也少不了向乾生。

向乾生最开始和他们争夺项目,后来再见到气色明显有些颓废,要说同情之类的肯定没有,毕竟是原来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是对方主动竞争。

现在向乾生希望能加入物理实验室,参与到交流重力的研究项目,他们倒也找不到理由拒绝。

因为,实力水平。

向乾生是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研究员,从事超导相关研究十几年时间,还是电力学的专家,不能说是名声赫赫,行业内也是有影响力的。

物理实验室接到了六千多万的项目,马上就要面临扩大规模,顿时就变得很缺人了,不止是缺人的问题,甚至想招人都不容易。

西部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要小的多,而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更是用钱都请不到的。

六千多万的经费看似很多,实际上,因为大多要用在项目上,招收相关人才还是要在校内,而不是利用经费直接对外招聘。

比如,一个顶尖人才要加入物理实验室,但不是物理实验室去招聘,而是西海大学聘用对方为教授,随后再到物理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校内的科研机构只能给补贴,而不是直接发放薪资。

物理实验室也同样如此,他们不是独立的科研机构,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本,直接给相关人员发工资。

相对来说,实验室想招博士研究生、流动博士后很容易,只需要扩充名额就可以了,但想招顶尖的研究员,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也一样,想招学生、博士后很容易,想招有水平的研究员,可以用‘难如登天’来形容,还是要靠学校出马去‘挖角’。

这也是张志强不断‘挖角’计算机实验室的原因。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重新回到了梅森数实验室工作,他也有些发愁实验室的规模。

新的实验室马上就要启用了,可实验室正规的研究员只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郑尧军。

张志强只能算是半个,他依旧是‘副研究员’。

祁晓教授不确定明年继续留在实验室,最主要还是过不了陈庆华老头的这一关。

陈庆华很不好说话,而且影响力还非常大,他毕竟顶着个院士头衔,已经达到了学者的巅峰,放在高校里就是顶梁柱级别的人物。

“唉~~”

“也不知道陈老头什么时候退休……”

王浩很无奈的想着,“虽然张志强的水平有点不够,但就像是陈老头说的,还是很努力的,也可以考虑升个研究员?”

他仔细思考着。

一个省级的实验室,凑人数也要凑出三个研究员,否则就有些太尴尬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挂名,就和陈老头说借用,我们有大项目需要人手,让计算机实验室的几个教授都来挂名……”

“挂名、一直挂名,因为总是有项目,就有借无还了。”

王浩仔细思索着,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

就这样决定了!

在清闲了几天以后,他也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这次不是做新的研究,而是打算先把航天局那边的项目完成。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