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们研究了几个月,人家两天就解决了?(第2/5页)

“我们的目标是把风阻测试的评估数值降到20以下,暂时可以说,没有进展、差的还很远。”

“上个星期的第七次实验,证明第四次实验的数据也无法再去调整……”

他说着摇了摇头。

实验设计的风阻测试,也就是飞机模型进行风压抵抗,直接目的就是减小空气阻力,空气的阻力越小,同样的动力就能带来更大的加速度,也就会让飞机变得更加灵活。

在低空飞行时,飞机的动力更足、加速度更快,也能够大大提升安全系数和灵活性,可以说关系到性能的方方面面。

只可惜,他们的研究一直都没有进展。

最主要就是无法对风阻进行准确的计算,哪怕是更精确的计算也做不到,好多次实验,凭借的都是代换数值得到的解组,可以说凭借的就是经验和运气。

杨渊思考着点了点头,他问向了崔勋年,道,“我听说你前一阵子,找了几个外面的专家,有结果吗?”

崔勋年摇了摇头,“他们都说难度太高,解决不了。”

这个回答让人失望。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道,“不过,我新找了一个专家,是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

“王浩?”

其他人顿时说了起来,“我听过这个人,刚拿到陈省身数学奖吧?”

“据说是超级天才,未来的菲尔兹得主。”

“结果怎么样?”

崔勋年没有回答,而是说道,“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找外面的专家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着认真了许多,“我们所的人,擅长的主方向都是空气动力学,涉及到流体力学问题的解析,只能沿用原来的方法,或者干脆就是经验,很少能自己去专门研究方法。”

“这种开拓性的研究,还是要专精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家来做。”

“这也是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他人都听着点了点头。

即便是对自己的专业再自信,他们也知道自己和专精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家,在解决理论问题上,是存在水平差距的。

他们做的大部分都是应用,而不是去研究底层的逻辑。

崔勋年道,“所以我才去外面找其他专家帮忙,我觉得王浩非常天才,他有能力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语气非常肯定。

“但问题是,他凭什么要帮我们?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军事研究所?”

“所以我认为应该拿出一部经费来支持,而不是空口白话的让其他人帮忙。”

崔勋年说的有条有理,让会议室的人都陷入了沉思,他趁着时间把王浩的履历资料递给了杨渊。

杨渊仔细看了几眼,也惊讶于王浩的天才,他随后看向其他人,“你们觉得呢?”

有人说道,“可行不可行,还是要看看吧?要多少经费?”

张丙河也问道,“我们都研究不出来,也只能找别人了,但是,找这个王浩就一定能行吗?会不会给了经费,也没有结果?毕竟我们都研究好几个月了,他一个人再天才……”

他说的摇了摇头,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杨渊沉默了一下,思考着问向崔勋年,“你觉得多少费用适合?”

崔勋年道,“我有个朋友叫彭辉,他的合金项目请王浩出手做分析,20万。”

“……”

“……”

会议室的人都沉默了。

杨渊听到这个数字都感觉很惊讶,他们不是要做一个项目,就只是解一个方程组。

虽然这个方程组,整个研究所都没有办法,但一次出手20万,总感觉还是太多了。

最后杨渊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20万就20万,我们就看看这20万的效果,也就是两次实验的费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