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希望王浩不会受到太大打击吧!(第4/5页)

他研究代数几何总计有12年左右,12年中写出了上万种代数几何的规律,一个人就几乎构建起了整个代数几何学科的体系。

格罗滕迪克的思想也很重要。

当时数学就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个问题,那么就用一个数学方法去解决,而格罗滕迪克认为,数学研究不能只是解决数学问题,而是要研究一整套数学理论,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理论中寻找方法,一切就都能够解决了。

他的这种思想对于现在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可惜,天才往往性格很激进。

因为年轻时所经历的战争,格罗滕迪克是一个激进的和平主义者,他可以为了战争而放弃自己从事的数学研究。

只有42岁的格罗滕迪克,就因为越战而放弃了喜欢的数学研究,就干脆去河内去讲解数学。

后来格罗滕迪克干脆到欧洲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做了个隐居的佛教徒,甚至还拒绝了克拉福德奖和25万美元的奖金,理由是他认为应该把这些钱花在年轻有为的数学家身上。

之后格罗滕迪克就一直在隐居,直到几年前默默的去世,甚至都没有几个媒体做出报道。

王浩讲解着《代数几何》的发展史,也让学生们不觉投入其中,跟着一起感受格罗滕迪克的伟大和激进,同时也意识到,《代数几何》确实是现代数学。

这门学科的出现、发展,距离现在时间已经非常近了,再去追溯也只有短短五十年。

……

当王浩正在进行自己的课程时,夏国斌正在纳微实验室的办公室里,仔细看着收到消息的每一个字。

上面的消息让他感觉精神振奋。

那是来自航空材料院的消息,他们组建了专家团队,准备来纳微实验室参观考察。

这看起来有些不请自来的意味,即便是航空材料院和纳微实验室也是平级的,都只是科研机构而已,并不是上下级的所属关系。

但是夏国斌可不在乎什么不请自来,重要的是对方是航空材料院,航空材料院的专家来纳微实验室是干什么?

这很可能就是考察实验室条件,很可能就有个大项目了啊!

对于纳微实验室来说,航空集团只分出一点点的研发资金,都足够让他们吃个饱了。

项目,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夏国斌也觉得是自己努力发展实验室有了成果,都已经被航空集团注意到,还特别派出专家团队来考察。

这太令人振奋了!

夏国斌都有些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情绪,如果是在年轻个十岁,他可能会直接跳起来欢呼庆祝。

他马上出门,严肃的让大家打起精神。

“过几天航空材料院的专家团队就要来了,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看看纳微实验室的能力水平,让他们看看我们的精神面貌、对待研究项目的专注、投入、认真……”

夏国斌连续说了一大通,意思就是一定要给航空材料院的专家团队留下好印象。

……

第二天,综合楼办公室。

王浩坐在办公室里,悠闲的喝着咖啡,和其他人聊聊天,他并没有在说起角谷猜想,但对于投稿情况也是很重视的。

当打开已投稿件查看状态的时候,就发现稿件已经快速进入到二审阶段。

这个进度还是让他感到满意的。

“二审?会是什么专家做评审呢?”

“普林斯顿?克雷研究所?还是瑞典科学院?”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数学新进展》这种顶级的数学期刊,评审专家团队可不限于一个国家。

于此同时。

邱成文正坐在办公室,查看着新收到的邮件消息,他发现《数学新进展》的编辑部已经发来了一段数学证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