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见家长(2)(第2/3页)

孟恬恬站在碉堡的洞口,一言不发地打量着里面的老人家。

老人家今年五十九了,头上却看不到什么白发,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在后面挽了个髻,用黑色的棉布包着,不让发丝散乱下来影响写字。

皮肤状态也还可以,虽然有些皱纹,但自然老去的容颜依旧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个大美人。

上身穿了件老式对襟盘扣的短褂,明媚的鹅黄色看着特别有朝气,下身是条老式的直筒裤,白色的裤腿上有一滴墨,她也全不在意。

她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目不斜视,气息匀称,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正记录着她行医多年的心得。

孟恬恬看着那沾满墨汁的笔,落在纸上化作了一行行饱含热情的文字,仿佛穿过了岁月的长河,看到了一个年轻又充满野心的大家闺秀,怀揣着满腹医典,为了一个济世救民的理想而奔波在华夏大地上。

她忽然有些同情她,前半生赶上了乱世,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人到暮年终于可以在和平的岁月里喘口气,却找不到一个愿意传承衣钵的接班人,何其辛酸。

这等于是被最亲近的人否定了她这一生存在的意义,这样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可她却化悲愤为力量,哪怕不被理解,也要在这个人迹罕至的碉堡里,用文字把这一生的光和热留给后世评说。

孟恬恬真的非常感动,她佩服每一个为了理想而坚定前行的人。

她忍不住走近一些:“婶儿,您在写医书吗?我可以在旁边看着吗?”

郑锦绣早就知道她来了,没抬头不过是手头的这一段没写完,这会儿她依旧低着头,把最后一句收尾,这才放下了毛笔,仔细打量着面前的姑娘。

“孩子,你晕船吧?还贫血,气血两虚,虚胖而已,得好好注意饮食平衡啊。”郑锦绣一看就知道这小姑娘强撑着不舒服过来的,强作坚硬的医者之心,瞬间就有了些许的松动。

不过她没动,这些年每次她好心要给晕船的人行针,人家都会怀疑她要害人,直接避如蛇蝎。

她的心,早就被那些蠢人伤得千疮百孔,慢慢地就学会了视而不见。

身后医箱里的针囊,已经好几年没动过了。

她淡然地收回视线,客气地说了声:“坐,想看就看吧。”

不想,这姑娘却忽然开口:“婶儿看我一眼就知道我晕船和贫血?婶儿您真厉害。能帮我治治晕船吗?我好难受。”

郑锦绣眉头一挑,不可置信地看着她:“姑娘,我可不是西医,我这没有晕车药。”

“中医好像有别的办法?婶儿您不会吗?”孟恬恬一脸虚弱地看着她,“哎,那我还是忍忍吧。”

“你肯信中医?”郑锦绣已经在这里等了八年了,八年,除了小儿子没有任何人愿意找她看病,更没有任何人愿意跟她学习中医。

她的心早就冰冷得没有温度了,可这一刻,她居然从这姑娘的眸子里看到了期待和渴望。

她不敢让自己高兴太早,想想还是冷下脸来:“想要我治病的多了去了,你带钱了吗?没钱我可不给看啊!”

“带了带了,婶儿您看,够吗?”孟恬恬把自己帆布包里的钱一股脑儿都掏了出来,有一分的,五分的,有两毛的,五毛的,唯一一张大面额的十块钱,还是用纸糊了的。

她又翻了翻,长荣哥哥还给了她两百块,她都没动,一下也给掏了出来,随后用她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热切地凝视着故作冷漠的小老太太。

她笑了笑:“够吗婶儿?不够我也没办法了,我穷,所有的家当都在这了。”

姑娘的眼神赤诚而热情,让小老太太强撑的冷酷摇摇欲坠。

她把钱全都装回了帆布包,一分也没要,臭着脸道:“你可想好了,我这一针扎下去,说不定会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