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掌毙妖圣,一言丰收,洪灾拜退(第2/3页)

陆煊睁眼,眺望天云,静听身后百骑踏地、八十一甲重步之声,平静问道:

“秦公,汝已然六十五日未归秦地,国内不会起波澜么?”

“无碍。”

这两个月的相伴,秦穆公和陆煊之间也算是熟络了起来,轻声道:

“秦之大敌为齐,而陆子赴齐之事已传遍天下,齐国戒备,军队都收拢,哪里还敢犯边其他诸侯国?”

陆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拨弄笼罩在周身之上的大势流云,又问:

“齐桓公无道,为何天神还要襄助之呢?”

“这便不是我所能知晓的了。”秦穆公苦笑叹息。

至车辇从洛阳出发的第七十四日,同时也是抵达临淄的倒数第七天。

陆煊终于彻底的将那种被他命名为【德】的力量融于身躯中,达成了所谓的【德行合一】,真正感受到身为大德所能具备的伟力。

非是修行,但不弱于修行。

可惜,只在上古岁月时,自己才身具【大德之位】。

秦穆公侧目,观陆子言行间,无不有‘德’相随,忍不住叹道:

“贺陆子,德行合一,真正成化当世大德!”

陆子笑而不语。

当是时,车辇所过之地恰逢大旱,百里农田枯萎,一个个农民以头抢地,哭喊连天。

道人端坐于车辇上,观此场景,忽有所感,言,曰:

“阳光太过盛烈,蒸发了大地上的水分,水分升于天空,应当化作云雾……秦公以为如何?”

“言之有理。”秦穆公笑答。

话出,烈日骤暗,有厚重云层翻滚如潮般涌来。

陆子又道:

“既有云雾遮天,水气蕴于其中,百万重云应该落下百万大雨才是……秦公认为如何?”

秦穆公,曰: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话音落下,天上翻滚不休的厚重云层染上漆黑,旋即,是大雨倾盆而落!

无数苦民迎着雨水,都大笑了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

车辇上,陆煊静静的看着大雨倾盆,看着雨水浸润干枯的田地,忽又道:

“水,本身象征着的就是【生命之源】,大雨灌溉之下,农田应当繁盛,稻谷应当累累……秦公以为如何?”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陆子言之有理呐!”秦穆公抚掌大笑。

而恰此时,在大雨的浇灌之下,原本干枯的禾苗等于一息间复繁盛,又一息间,竟结出累累稻谷来!

陆煊轻叹:

“原来这便是大贤的【言之有理】。”

德于贤之上,自然也具备【言之有理】的特征,所说所言,只要合乎于理,便可成真。

这并非言出法随,而是以言顺于理,则万象自生。

大雨连天,百草茂盛,稻谷累累,万民欢庆,旋即跪拜于田路两侧,皆诚心诚意:

“陆子大德,陆子大德!”

陆煊坦然受之,头顶大势之华盖在农民诚心拜首之下,厚重了三分。

随行的史官见状,于竹简上镌刻记载。

【陆子伐齐,途经大旱之地,陆子怜悯苍生悲苦。】

【故而陆子曰:烈日蒸发大地之水气,水气蒸腾于天,当有千云万雾,旋而果真有云雾遮天而蔽日,秦穆公赞曰:言之有理。】

【陆子再言,既见云雾,当有雨落,旋而果真有大雨滔滔,秦穆公于侧再赞曰:言之有理。】

【陆子又言,大雨浇灌,田地当茂盛,稻谷当累累,旋而果见百里田地丰收,一片金黄,秦穆公亦又赞:言之有理!】

【陆子三言,秦穆公三赞,叫百里平民免于灾旱之苦,民皆匍匐,皆诵:陆子大德!】

至次日,为陆子车辇出洛阳之第七十五日,距离临淄,尚余六日之路途。

这一日,逢水灾,大洪冲破堤坝,浩浩荡荡,将要淹没巨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