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和谁合作?(第2/4页)

火器当然需要更新换代,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技术,但是,考虑到火器真正诞生的年代距离这个时代还太过遥远了些,过于跳跃,这个时代的人也不见得就能接受。

属于跨时代的拔高了,各方面的技术水平还都不过关,就连生产火枪的工匠还都没有几个,就更不要说生产红衣大炮了。

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技术水平。

于是,从目前来看,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那些猛器是真的一个都搞不起来。

一个冷知识,其实呢,别看听起来很高端,但实际上,武器的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有很多的工序、步骤都只能由人来把控。

所谓把控,也就是说,很多的程序,只能由工人们自己来操作完成,不能借助工具。

以目前大晋工匠的技术水平,当真是达不到这个要求。

不只是个人的技术问题,还有标准化的问题,集合生产的问题,总之,问题很多,而且还都特别的棘手,绝对不是三言两语,亦或者是他王谧施展一些外挂就可以改变的。

他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魔法。

于是乎,要想正式北伐还是需要先摸清楚敌人的情况,做万全的准备,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弹药储备要齐全。

关于这件事,琅琊王可绝对没有放松一点点,将作坊那边,已经连续扩建了好几次。

不只是规模,还有人员,每个都没有放松,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当中。

伴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工匠们的手艺也是越来越好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王谧就亲眼见过的,许多工匠的手艺,甚至都远在他之上,这就是锤炼的意义所在。

而且,这一批工匠产出的弹药的质量也是非常可观的。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每一发弹药以及那些火器都符合既定的标准,误差率极低。

有了这个成果,这一段时间的辛苦就没有白费。

等到日后大业成就,这些工匠就是最宝贵的资产,虽然他们自己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但是,王谧对他们都是十分爱护的。

待遇绝对是最好的,各种照应都相当的到位。

待到新的王朝建立,王谧腾下了手头的工作,便可以投身到积极改进武器装备的进程当中。

这些现成的熟练工匠的重要性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如何将传统式的作坊化生产转变成现代工业生产,再把古代的淳朴工匠转变成现代的产业工人,这些都是需要精心计划,切实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一战,虽然是有了热兵器的助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不只是要把兵力准备充足,把大晋境内所有的有声力量全都调动起来,还需要在火器和普通兵器上面多加准备。

更不要说是那些后勤辎重,更是不可或缺。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朝堂上座任何的改动,只是把自己人安插了进来的原因。

现在,外患还未除,根本还没有到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

而只要是还需要打仗,还需要打这样大规模的战役,那么之前在朝政上的许多准备就根本没有实现的土壤。

为什么这样说?

当然是因为大晋目前的形态了,总体来说,大晋这边的兵力还是比较分散的。

北府兵确实是强悍的,但是它也只是一支队伍,而要对付盘踞北方的慕容部和姚羌部,没有几十万大军是不够用的。

也就是说,只依靠北府一支军队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集合荆州兵的力量,这样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大规模调动,绝对会扰乱很多政策的实施。

于是,在平定北方之前,大晋的这点内政,就交给原班人马来处理吧,王谧这边也乐得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