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兄弟们来了!(第2/4页)

而现在,徐羡之的手下,一堆账册正在越叠越高。

徐羡之也确实是有点本事的,要想明白大晋的家底,以及把这些家底逐渐变为琅琊王府的家底,那么,熟悉账目,也就是把那些户部该负责的差事都弄清楚,是最重要的。

当然了,兵力多寡也相当重要,不过,那些事情都属于北府的治下,徐羡之就是想参与,北府也不能答应。

比财政更加不统一的,就是大晋境内的各支部队,他们通常都掌握在几个家族的将军手中。

建康朝廷想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

幸而,北府那边的人马也很快就要过来汇合了,到时候,北府的兵力、财力,也会带来比较准确的消息。

虽然,他们不见得会告诉徐羡之,但总会心里有个数。

正在徐羡之快乐算账的这个当口,只见,琅琊王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他的身边。

徐羡之发现,连忙起身行礼,王谧笑道:“不必多礼。”

“要是快的话,明天穆之他们就该到了,到时候,这些事情自有穆之与你一同分担。”

刘穆之……

此人的名号,徐羡之已经从何迈那里打听出来了,只知道,他是京口人,之前在京口当地也没有做过什么官职,只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学士。

名声却不太好,听说抠门的很,赖皮的很。

这样的人,王谧也能从芸芸众生当中挑选出来,委以重任,想必一定是有奇才的。

徐羡之搓搓手,已经跃跃欲试了!

“晚辈但听大王安排。”

因为现在的琅琊王府还没有正式的建立机构,这些都需要太后那边批准,所以,所有挤在王府里办事的人,要么就是称自己在大晋朝臣当中的职位,要么,像徐羡之这样的,以前在大晋朝廷里没有做过官的,称呼上就可以随意了。

可以称下官,但多少也有点别扭,王谧便和他们这些近臣说,还是以兄弟相称论辈分更好。

徐羡之也就不再坚持。

“那日一切都比较匆忙,也忘了问一问桓老将军的情况,怎么样?老将军近来身体可好?”

徐羡之一愣,并没有想到,王谧居然关心起了桓冲的身体。

忙道:“还好,还好,老将军近来身体康健,最重要的是,精神也好。一方面,他亲自挑选了许多荆州的子弟赶赴建康帮助琅琊王做事,另一方面,荆州那边也在积极准备。”

王谧略挑挑眉,很有兴趣的样子。

徐羡之便欣然道:“老将军总是对我们说起,如今的大晋朝,能够有所作为的,唯有大王一人。”

“以后我们荆州兵也要和北府兵一样,规规矩矩的听从大王的号令,大王手下的北府兵,纪律严明,兵器装备也好。我们荆州兵还差得远,于是,这些日子,老将军是勤快的很。”

“以往他只负责领兵,不太关心荆州部的建设,而现在则不同了,老爷子精神头好得很,不只是操练兵马,还监督生产火器,甚至还制定了几条纪律,说是要向北府兵学习,把荆州兵的素质提升上去,不能再继续这样懒懒散散了!”

王谧叹服:没想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桓老爷子居然做了这么多的事!

小看他了!

“老将军能如此尽心,这是我大晋之福。”

徐羡之嘿嘿一笑:还大晋呢?

琅琊王真是会说话。

不过这件事也要理解,一日没有正式举事,这个大晋的名号就要继续扛着。

这样才能显出名正言顺来。

“荆州部能人辈出,再等一段时间,我也打算吸收一部分荆州部的将领到建康来,随才任用。”

说起人才,徐羡之还真的是有话说。

他立刻放下了笔,和王谧攀谈起来。

“说到人才,这一回,我荆州部还确实可以推举出来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