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为父报仇(第3/4页)

他有什么样的权力?随意处置他人的性命?

难道,他是皇帝吗?

还是,只是因为他有妹妹在中宫给他撑腰?

那日从建康宫里出来,王英彦的心情算是平复了些,不论如何,他还算是为殷仲堪争得了一份哀荣。

但是,接下来的事还要不要做下去,她现在也还是没有拿定主意。

殷仲堪枉死,这在建康城里,绝对是一件重大丑闻,对于殷氏一族来说,他们若是忍了,那就等于是认可太原王氏果然是一等豪族,就连同属于一个阶层的殷家人,都可以说杀就杀,毫不留情。

不只是杀了他殷仲堪一个人,就连他的儿子也一样可以杀掉,这不就是灭门吗?

如果殷家人认下了这件事,将来也不要再建康城里再混下去了,干脆回老家算了。

反正这座城池里,也不会有人把殷氏一族放在眼里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不能被欺负,什么能忍是福,吃亏是福之类的话,都是骗鬼的。

只有别人欺负我,我就迎头还击,甚至是,别人还没打上来,我就先跳过去咬掉他的耳朵,这才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做事风格。

不要看什么太原王氏,什么琅琊王氏,都是一等一的大家族,但是,他们做起事来,秉持的原则也是同一套。

不要看这个时代的人全都崇尚什么清谈,什么玄学,好像是云淡风轻的看待一切,淡然的很。

但其实呢,这个时代的人,火气可大得很呐!

一个不如意就弃城而去投奔异族的,有之。

同朝为臣一念不和就痛下杀手互相攻击的,有之。

为了争夺女人,几个大臣展开争斗的,有之。

这主要是因为,在经历了整个魏晋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之后,传统儒学的条条框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准则,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松动,甚至是大崩溃。

这个年代的人,不是不相信儒学,也不是不再研究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多样的世界。

有的人一心悟道,进山修行,有的人甚至投奔了一些异常的势力,比如在这个年代大行其道的天师道。

又因为,这个时代社会等级分明,高等世家是绝对要世袭的,而他们的地位也好,都是生来就这样高端的。

于是乎,这些人天生就有一股傲气,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一切的力量,唯我独尊,哪里需要考虑别人的看法?

他们从来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敢阻拦?

也正是这样的脾气,才让这个时代奇葩辈出,远超前代。

于是,并不是清谈玄学就能拯救一个人的品性,这个时代的人,任性妄为的可多了去了。

从这个角度考虑,王恭的所作所为,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就算是你们都认为我不应该干,你们都觉得,有理智的人不该这么干,那又怎样?

我就是干了!

至于后果,谁去管它?

反正呢,你要是能杀了我,你也可以来干,不行的话,一般情况下,只要朝廷不追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风声过去,照样还是英雄好汉一条,逍遥的日子照样过。

殷仲堪应该感到欣慰,他虽然已经到了地下,两个儿子也一同陪他去了,但是,活着的人,还没有忘记他。

一心要为他报仇雪恨。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仲堪兄还是个相当有责任感的好父亲,若不然,他的女儿也不会这样意难平。

王英彦把两个女儿叫到身边,抚摸着她们的头顶,眼神极为复杂。

又是仇恨的怒火,又是慈悲的怜悯。

“复仇?”

“谈何容易?”

作为殷仲堪的妻子,王英彦一直以来都是一副侠义心肠,从来不畏惧任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