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妻子的立场(第3/4页)

“北府是在谢公的手里带起来的,又是在岳丈的手里壮大的,谢家怎么可能把这份心血都交给我?”

那可是真刀真枪的争夺,亲亲老婆不肯承认,王谧也不好点破,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谢明慧也很是坚持。

于是,王谧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管怎么说,现在可以肯定一点,如果两家发生矛盾,谢明慧会选择站在他这边,当然也是正义的一边,这就足够了。

明慧能这样说,反而让王谧很欣慰。

这至少说明,她绝对不是敷衍了事,她是确实认真的思考过,只要是经过了思考得出的答案,王谧就放心了。

如果谢明慧一口一个亲亲郎君,什么都听你的,这才可怕,谁知道,等到大风暴来临的时候,她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明慧的话,也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

对谢安的处置,确实需要再多考虑一下。

毕竟,谢安也算是他的恩人,如果将来他真的要超出世家的范围,荣登大宝,那对谢安,还是要多一份尊重。

虽然谢安的年纪也不小了,但是,王谧也相信,他的宏图大业也就在眼前了。

不会等多长时间,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

谢老爷子一定可以坚持到那个时候……

然而,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对于王谧来说,现在最稳妥的去处,就是回到北府,回到京口。

妻子这边倒是没有问题,他已经和谢明慧说好了,只要他想离开,明慧立刻就可以跟着动身。

唯一的困难,反而是出在王谧自己的身上。

朝廷上的事,倒是不需要他费多少心,经过了王贞英的居中调和,他和王恭在朝堂上的势力已经呈现均衡的状态。

朝廷上的事,自然有王恭带领着一干朝臣来处理,反正,大晋的这些国事也没有那么复杂,需要做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

这一点,跟后世的那些大一统王朝是明显不同的。

别人的郡县制都是严格被执行了的,朝廷对地方上的管控也是到位的,不管是税收,还是军事,到最小的管理单位县衙,都运行良好。

最重要的是,那些大一统王朝,管理的地盘也大呀。

那个时候的皇帝陛下才能称得上是一句日理万机。

可是大晋的朝务,有一半都是掌握在各大世家的手里,不说别的,财税收入这一块,盘踞在建康城里的各大世家家里的账本,就要比朝廷上的那笔总账要清楚的多。

很多的朝务,都被世家瓜分了,朝廷上能管理的事情,自然就会迅速变少。

所以,你可以看到,那些史书上的记载,很多南朝的大臣,整日里就是吃喝玩乐,游山玩水。

看起来特别的清闲,别的朝代的官员,总是忙前忙后的,大江南北的奔波。

可是南朝的大臣,当然了也包括东晋时候的大臣,就绝对没有那么辛苦。

大江南北的奔忙?

没有这种可能啊!

江北的地盘还都没占上呢!就是想忙,也没有他们的份。

军事上,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那是先天的孱弱,只要北边的那些豪族不来找事,他们就可以保持稳定。

这样一躺就是几十年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在军事建设上,东晋开始,朝廷甚至把一部分国防的任务分摊给了几大世家。

强盛的世家在他所盘踞的地方上,是一定有自己的部曲的,所谓部曲,就是世家所拥有的私兵。

这种私兵,甚至比朝廷拥有的正规部队还要死忠。

他们实际上是必须依附于世家豪族生存的一些没有个人土地的乡民,豪族将其中身强体健甚至是会些拳脚的人挑选出来,组成自己的部曲。

这就可以看出部曲就是一个在晋南北朝这种特殊时期会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时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