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啥都要投降?(第3/4页)

要知道,就算是现在议和,优势也是在晋军这边,和与不和,那是晋军说了算。

现在就是讲和了,也是晋军给他们面子。

也有一些眼疾手快的晋军,在主将还没有给出明确号令之前,就提早行动。

把那些秦兵控制住了!

更有甚者,都已经把人家的战马抢过来了!

好家伙!

都是好马呀!

这可是战场上的宝贝!

虽然有些话不好听,但确实是实情,在古代战场上,一匹战马可比一个战士重要多了。

士兵易得,可是战马难求啊!

这牲畜要想饲养的好,那就必须有一定的生存条件,条件不满足,你就是国力再富强也是没有用处。

你看南宋富不富?

比现在的晋末时期有钱多了,但是该没有马,也还是没有马。

马这种生物他是吃草的,他需要的是草场,而且,对于生存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它并不需要太温暖的环境,大约有个十几度就足够了,甚至漠北那种苦寒也可以扛得住。

谁让人家是有毛的动物呢?

保暖性能就是好。

可是,南方地区欠缺的就是这个,既没有广阔的草场,虽然山高林密,但是这并不是饲养马匹需要的条件。

马它又不啃树叶。

气候也过于炎热了,所以,对于地处江南的晋朝来说,这些战马是相当宝贵的资源。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这些还都是训练有素的战马,是养大成马的!

要知道,组建一支骑兵队,困难其实是相当多的,并不容易。

首先,要想让小马驹健康成长为战马,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而且,专人看管是少不了的。

就算是养大了,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真正走上战场。

于是,就可以看出秦兵这些战马的珍贵了。

这些可都是被秦兵调教的很好的战马,不必训练,不必再饲养,几乎可以拿来就用。

而且,这里是邺城,中原的腹心地带,正适合马匹的成长,再加上,氐秦又一直是非常重视骑兵队伍发展的。

在他们的战阵当中,骑兵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晋。

同样一支一万人的军队,晋军的骑兵最多估计只能占到一千人左右,这还是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人家秦兵的军队,甚至可以达到两千人!

两千个骑兵,那就要有两千匹马。

甚至,情况好的时候,还比两千匹更多。

因为很多骑兵战士如果在战况很有利,且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会为自己准备一匹战马用来替换。

在大型战役当中,像是氐秦这样战马资源丰富的豪强,往往还会在队伍当中布置一些专门负责牵马的士兵。

只要出现战马受伤或者是疲劳,就可以立即更换。

这些战马可都是大宝贝!

晋军求之不得,刚刚仗打的激烈的时候,不必别人提醒,士兵们自己也有有所忌讳。

打秦兵而不伤秦马,不知不觉间就成了晋军将士的共识,很是有点投鼠忌器的意思。

晋军士兵们在忙活,晋军的主将呢?

自然也不会闲着。

符纂能投降,这对于刘裕来讲,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既然是走到了将帅这个级别,自然要各方面的素质都比一般的士兵强得多。

人家士兵还没有轻言放弃呢,他这个左将军的,竟然要投降了。

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再者,氐秦一向以骁勇善战著名,他们的将领,应该比晋军更加不畏战,不怯战才对。

这与刘裕耳闻之中的秦兵实在是差得太远了,难道,真的是耳闻不如眼见?

实际上,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偏差的。

在刘裕看来,秦兵的表现未免过于糟糕,他们将军的表现就更是糟糕之中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