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货真价实的行业资本(第2/3页)

《相遇》里当任素汐举着报纸,指着上面的内容去询问被人群挤开的张义时,他违反了纪律,不经意的点了点头,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一刻,绝对是催人泪下的泪点。

《夺冠》,或许周乐并不太认同小孩子为主线,他到更觉得那些弄堂里的群众做主线更切合,但他没有试图去改变徐山争的想法。

《回归》里面升旗时响起的《东方之珠》,音乐声起,泪水就会不自觉的流淌下来,不需要过多的点缀,重复的音乐和画面就可以了。

《燕京你好》里葛大爷用喜剧的形式深刻点题一个小人物的奥运,尽管没有刻意的铺垫,葛大爷将票给了小男孩,对方被采访时说出了感谢的人,别人不知道是谁,可作为葛大爷剧中的前期和儿子却知道,在这一刻父亲的形象是光芒万丈的。

《护航》的拍摄难度很大,专业的设备,要不是一路开绿灯,很多镜头都没有办法拍摄,文导演这一次没有在人的身上做文章,而是在故事本身做足了文章,你是最好的,所以你才是替补,确保万无一失。在当代人的认知中,最好的不都应该在最前面吗?为什么在这里是替补?大是大非的面前,国家为重,这份感动是厚重的,甚至要比后面故意加的帮助别人修补麻烦继续飞行更加感动人。

到自己拍摄的《十年》,周乐喜欢张翰予和黎沁的表演,他们两个人超额完成了角色的任务,将那复杂给演绎的非常充分,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周乐这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故事的完整度不光是他看,身边几个人也都看过,都能够感受得到两人传递出来的东西。

十年之约,我来了,你来了吗?

天上的《护航》,地上的《十年》。

主旋律这样一个命题,大家都有共同的认知,如果是拍摄一部电影的长度不太合适,这样的命题不会允许有过多的艺术加工,也就少了更多发挥的空间,讲述一个故事,三四十分钟反倒更合适,这也是以前类似电影被人觉得冗长的原因。

这一次二十分钟,节奏快,剧情密度大,哪怕只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事件,随便一点感人的背后故事就能够延伸出一个完整的拍摄剧本。

目前还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很难得按住了现场这些人,让他们一气呵成的看完,有人建议这个长度是能够接受的,周乐自己坚持还要压缩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要更多考虑到普通观众的感受,两个半小时已经是人体专注做一件事的极限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电影都控制在两小时以内的原因,不要让满满的观影感受在最后阶段,因为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反应而打了折扣,电影这东西,不是给得多就是好的,要最为精益求精的合适才是最终的选择。

没有人质疑周乐,大家都研究过《肖申克的救赎》,当时有很多人说他拍出140分钟后的版本过长,是能力的问题。

真的看了几遍之后,这些人闭嘴了,他们发现这样的时长几乎没有再去剪辑的空间,那些零碎的几秒钟十几秒钟镜头,不是不能剪,但这对于一部上映的电影而言就是吹毛求疵。

周乐的导演功力,因为一部影片,在这样七位导演之中已然处于毋庸置疑的地位。

看看《肖申克的救赎》目前所获得的赞誉,三大艺术院校全部将其收录到表演课和导演课的学习资料之中,为此还有人专门找到了周乐,拿到了他的一些拍摄心得和现场拍摄的花絮资料,用于辅助学习,要不是周乐拒绝,三大院校都希望他可以到学校里去讲课。

他说还可以压缩三十分钟的剧情,那就是可以压缩三十分钟的剧情,实力作为一切的根本,拥有着解释一切的权力,如今周乐的总导演身份可是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