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星尘之间(第2/4页)

主世界物理规则中,想要突破到太阳核心是非常困难。

恒星部的最新技术报告:按照目前技术,近五百年内的最多只能控制太阳上黑子周期的稳定。

如果人类想要逐渐将太阳涛动调节平稳。是需要将太阳上上亿年来积累的被周边星体的“不规则颤动”消除,这是一个万年工程量!

卫铿:如果让地球现有“人类智慧”定一个努力一万年的计划的,太长!以现在人类文明根基太浅薄,一万年内人类文明能不能承受的住呢?

主世界人类根基,说到底就是地,月,金,火,几大生态圈的人类意识。

这点人类意识砸在了第一阶段戴森环上就已经是毛毛雨了,想要完成太阳深层控制,就如同一粒沙子大小的盐,想要给整个淡水湖浸味道。

卫铿纵然会高呼星辰大海,但是对庞大宇宙始终保持着一份客观的尊敬!

旁白:卫铿在主世界存留的意识,未尝没有可能在“绝境”中硬生生增生出控制整个恒星的量,但无论是此时主世界和平环境,还是一直以来的“余量”囤积习惯,陷入绝境的门坎有点高。

故在文明发展的中人思路中:靠着一些“天才”“孤才”前进的路数,还是少走为妙。

现如今恒星部的卫铿发现,主世界在经过几百年发展后,已经后劲不足。但他并没有陷入“批判主世界现在价值观”的思维陷阱。

卫铿:批判解决不了“人类文明”停止问题,时空管理局一代比一代不求上进,不是地球文明停滞的原因,而是地球文明停滞的结果。地球眼下基础太单薄了,支撑不了更高层次发展。

在古工业时代,一个几百万人的小国可以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却不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有十亿人级别的工业化大国才能引领全世界。

卫铿:陷入天才思维,盯着高端,妄图在不增加根基的情况下,一骑绝尘,最终会摔死的。所以必须要站在“增加根基”角度上,来看待主世界问题。

只要文明根基足够厚实,那么即使不要天才,“中人之姿”也能踏出通天大道。

卫铿展开了星际地图,对着太空中无数混沌的尘埃,深吸了一口气,确定了自己前景:“在星辰大海中搬砖”。

在外搬砖,要比在太阳内搞核聚变要简单,但是这个道路需要的是朴素积累。

卫老爷设想是这样的,既然很难控制高能恒星,那就踏踏实实去调整边缘开垦

星田,自此开垦

在35世纪之前,主世界土星轨道外面的宇宙灰尘属于一个“混沌”状态,这个混沌星尘,无法把恒星内层的星光转化为焓。

但是如果一片这样的“田野”,将星体散发的“焓”给收集起来!那么江山社稷概念是不是就能从天下转到三十三重天之外?

正经科普: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每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可以在同方向或反方向上排成行,每次当氢原子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会发射波长21厘米的微波。这个氢原子发射微波周期是11年!

人类根据天文历法来种田,这就是识别天数,而换而言之,只要有天数的地方,就有田可以种。

中人思路:假若每一粒星际灰尘都凝成标准的几十微米的“小颗粒”,一百米一个,平铺在整个太空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自己的一组搬砖队,在外太阳系的每一组人负责几百光秒。

这些星田连成一片,过滤那些宇宙杂波段,建立稳定“田埂带”,就能从太阳,以及周边恒星大周期确定性变化中汲取足够的“焓”。

此时深宇部门的卫铿,也就是对恒星部的自己,反驳“别催我在干了”的这一部分卫铿,正在设计星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