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工业,机械,位面殖民(第3/6页)

垦拓会的军队中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下级见到上级,必须拳掌相揖(相当于敬礼)。

这时间一长,原本是上岛准备“踩点”的匪类们。

在几十天后,突然开始相互不信任,争先恐后卖队友,就想彻底上这个海上新势力的船了。

卫铿点评:这就像打网游上头的未成年人,当心心念念排位,团队,爹妈都忘了,张口闭口糟话,何况本来就天性凉薄的家伙。

作为老牌穿越者,种田发展路线,就是尽量以最小阻力,消除各种错误

工业时代资源管理模式在明末发展根据地,那壮大速度是爆炸的。

嘉靖四十二年,大员岛,淡水河口,经过蒸汽船运力不断输送,这里已经形成了十几个,三千人到五千人的聚落。

宝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岛屿水系还是很发达的,有着大量湖泊。

在卫铿治水专家眼里,这些不同等高线的湖泊都是蓄水种田关键。

再充沛的水系,也必须要合理的水利工程才能保证开垦。

卫铿翻阅到了自己潘多拉位面备忘录:中华这样的封建王朝,水利工程人才毫无疑问是最顶级核心人才,这类人才大多都集中在江南中原富庶地区。保障淮,黄流域水系不泛滥,以及桑田灌溉,极少流落到边疆地带。

这相当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最顶级的芯片,航发等高利润行业工程师跑去美利坚,其他国家很难追赶。

卫铿冥冥中明白了,明末为什么没有海外种田,而是商业浓厚西方人拓展了殖民地!因为种田模式在海外展不开。

在中华王朝时代,“水利专家”的养成,最起码是三十年学成,学成后已经垂垂老矣,再挪移到海外,遭遇疫病,那就是打水漂了。

卫铿这个时空团队地质测绘,在等高线上规划水利的团队水平,是超过大明精华区。

水利体系支持下,开垦团队在组织度上是远胜过种植园农业,因为上下游用水是要经过协调调配的。即是有一个大组织对几十个村上百个村进行调配,这在大明地区体现在官府配发徭役。

而这样人力调动架构,同样也可以用在军事上!

故中国农民起义破坏性超过欧洲一个次元也就是这个原因。两百年后南边兰芳能那么容易被灭,其所谓华人家族就没有形成汉地“水利模式”。

卫铿确定:大航海时代,想要让中国这个土地农业思维非常浓郁的民族,在海外扩张,在航海大船以及封官等诸多要素中,最“芯片级”的要素,就是水利。以水利为轴铺开农业种植系统,在经济文化基础上,差不多就能直接和内土对接了。

于是乎,在嘉靖四十二年“大员”岛屿上水利工程开始搞起来了。

随着蒸汽机的运作,几十条水坝形成,对预定蓄水湖进行了蓄水。

一台台钢珠轴承马车运来了大量鹅卵石,而在工地上,工人用竹子框装满鹅卵石,如此一来形成了坚固的堤岸。随着堤坝围住湖泊水位大幅度升高,

周围大片规划出来的区块农田中无论天气旱涝,都能通过灌溉上水。——这和种植园经济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工程完成后一年前还都是荒地,现在陡然变成了江南水乡了。

原来以为是发配的闽浙恳拓移民们,在稻田打穗分粮时候,当即高呼:“神仙啊。”

这些得土的渔民不是感谢上帝,而是把那些个拿着直尺和光学测量器的“天工部的穿越者”当成星宿下凡。

卫铿趁机将社稷党扩大,每一个新加入土著都获得了一个“谷穗和黄土符号”徽章。

在华夏中“社稷”这个词分别是“土”,“谷”是神圣不可侵犯。

当大员第一轮丰收后,大概就是这一轮粮食分完后。那些原来刚入团想着干一票,躲到山里面当“强人”的刁民们,也都开始是丢掉了心思,开始一门心思的靠拢“恳拓会”。就算还想着拿刀,那也是刀锋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