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统为千秋(第3/4页)

以至于未来这一两代人,对老师的形象可能就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叔叔”,如果突然来了一个别的反而会好奇。

在全国的课堂上,卫铿在画着庞大地图的时候,先强调了祖国的轮廓,然后再认识的是各个地域,最后再点出各位的家乡在那里。

不过卫铿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意见:为了社会发展的增量,自己不适合再夺取更多的职责了。

这个统伐区,船员派也都是思考如何增加广袤土地上各个分散城邦凝聚力。

在讨论中,无论是再开启一场对西部残余生态群落的大战役,还是组建工程队,毫无疑问都是要抽调大量的男性!这对人口繁衍是不利的。而男女一起劳动迁徙,同样,迁徙对女性生育是不利的。

但若是走“科举”选材制,例如举办全国大赛,让各地选拔出组成队伍,又会显得精英主义的。——建邺就是死在了精英主义下。

现在:统伐区决定在所有资源倾斜中,都倾向于总调动,哪怕选拔出了三六九等的人才,最普通的人才也将在调度中,而不是在“忽略”中。

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设定周期性全国工业经济建设总动员。

每隔八年,调动全国的力量去重点恢复一个地区的经济,完成该地区的三年工业恢复计划。

而目前要安排好物资准备和假期,预备为172年的第一届大建设做准备。

至于第一次重点大建设地点在于——

在会议上,作为总规划的黄裕华,将圈子画在渤海北滨。那里,广域,辽阔。而且历史证明,这里必须自古以来。不能把烂摊子留给后人。

黑虬江聚集地已经人口统计的差不多,目前这个地方发展严重落后于南方。

为了不让这个地区,成为类似“汉唐衰落后,辽金化”的结果,必须给予这里的首要的建设:贯通与北方的联系。

各地代表对这个方案都表示认同。因为在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人是以历史教训来总结的。

渤海北边的土地一旦脱离中原文明热度,是贻害千年。西汉内迁使得五胡乱华,直到隋唐彻底把盘踞在这里高句丽打败后,才稳定下来,但自唐末期后,这里又变成了心腹大患,随后几乎就成为了中华北边千年溃疡。

甚至遗害到什么到了近古时代。这还得宋太祖死得早,高粱河战神上位说起。嗨,那个b不说也罢。

宋无法解决北边,为了以水代兵,直接河口变更,将原本良田的上淮地区变成了不利于骑兵长驱直入的沼泽。但是洪泽湖灌入大量泥沙,湖床抬升失去了蓄水,稍遇洪峰就泛滥,这片汉唐时代开始,屡屡能和中枢对着干,造反的富庶地带(汉初淮南王,三国时期袁术地盘)。自宋之后就变成了江南的穷兄亲戚了。

如果后世王朝,如同汉代一样牢牢地把握渤海郡,建立起与内地的文化贯通,哪会出现这种事情?

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新国朝时代!想要建立起来可持续的繁盛,那么现在开始就要为千年计!得给后人留下一个清清朗朗的局面。

会议精神建立后,那么各地就开始上报自己的任务了。

辽阔的黑土地上,卫铿作为先锋队正在侦测。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恢复性的开发任务。

清单列出后。

需要维持每月十万吨级别的海运,以及机械码头卸货能力,需要恢复滨海到北方的铁路。

需要库存三万辆各式各样车辆载具,数千个生化炉,四十万人员生活物资的供应。

当然枪支弹药、信息化的通讯头盔,乃至火炮和半人马机甲,空中战斗机这种战备物资都不可少。

根据卫铿回传回来的资料,黑河人类幸存者们,间歇地遭遇着东边列岛上疑似怪异人类演化群体的掠夺。要做好战斗准备。(豺狼来了有刀枪,豺狼自然是东边岛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