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再换天日(第2/4页)

但是当下,统伐区已经有沂水以及中原的大部分新生力量来补充,在接受了统伐立场后,对长江流域有着自己的基本立场。

所以面对建邺仍然想要自居于江南中心的架势,统伐区的代表们当场给予了驳斥。

沂水代表,王晓龙:“我们对河,淮,江流域,异类生态的驱逐,是为了全人类繁衍发展,这是我们核心意志不容改变。我们要在这一代内彻底解决问题,任何的力量都不可阻挡。至于你方所谓‘中线’和‘自主’,我查阅过大破灭前的资料。哼呵,告诉各位,从160年开始,我们就一直是在给你方自我纠正的机会。请不要把我们的让步当成理所当然,统伐是绝不允许地方割据的。”

统伐区的代表正气盎然地发完话后,建邺方面的代表知道谈判破裂了,只能为了面子,留下了“建邺不会同意”这样不合作的态度。

但是他们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23号,统伐区在三条大河的上游总作战行动开始了。

考虑到各条江水流速的差异性,黄河是率先行动,也就是凌晨3点,淮河是上午8点,而长江则是在晚上6点。

这样各大水系内基本同时向南边海岸线推进,不至于让天殛龙借着时间差溜到其他水系。

上午八点,太阳当空照的时候。

在淮河上游,十艘战舰搅动着螺旋桨开始了巡查河面。为首的战船,用碳基讯号指向一块块湿地进行攻伐,一路顺江南下。原本下水的天殛龙群落又不得不上岸,被战猫咬。

这股统伐区内的标准兽们南下,将这些被遏制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的天殛龙群落节点生物们再次拖入了优胜劣汰局中。江水中弥漫着杀戮。

淮水已下,长江自然也要拿下。

在跨江行动规划阶段,原本的三座大桥并不足让统伐区感觉到保险。

长江流域是水系生物群落最旺盛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拦江水道。统伐区计划是要在战时架设八座跨江浮桥,然后设置临时碳基塔,来给己方标准兽加持生命力。

在24号凌晨,统伐区在长江转北,也就是与吴地隔江相望的区域。

由建邺城内加入统伐的干部小队们带路,临时加固了这条最大规模的浮桥。

这场千人参与的行动中,首先在浮桥上游大量船舶进入江水中时,是释放了足足一百多吨的炭黑物质,整个江面都被染成了黑色。

在这江水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江水中的残存脊椎类天殛龙生物的五感被蒙蔽。

晚秋,烟波浩渺的长江显得格外静谧,浮桥架设团队开始趁着战略时间,迅速地将一组组钢钎插入江水中,然后固定跨江面铁链,并将一块块足以让两辆坦克并行通过的钢铁浮板部署在了上面。

全过程中,空中有掩护。所有的操作人员都戴着信息头盔,全程通报各个工程组的进度,确保所有的架设能衔接完成。

这些操作是严格按照大破灭前,机械化部队舟桥渡江的战备条例来操练的。

统伐区的意思是,既然建邺方面对这场跨江行动有意见。那么就用绝对实力展现给他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能力表达意见。

三个小时,能在长江内各个节段架设浮桥,这就意味着所谓天堑毫无作用!

就算建邺还强行看不懂的,隔江又唱后庭花,其他依附于建邺的外围城邦势力也应当看得明白时代的变化。

25号凌晨时候,顺江而下已经进行了一整天。上游标准兽生物潮已经自西向东赶到了战场,与此时自北向南刚好交叉,战争也进入横扫大江南北的阶段。

长江各个支流,大批的统伐区地方队伍,也完成了对旧桥墩遗迹的桥梁恢复。

一个个能源站在这桥梁附近,高耸碳基塔冲击着江水的中流。宛如灯塔一样导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