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量变引质变,人汛已至(第3/4页)

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各种动物,都挂上了频段!只有频段对上,才能在自然界内扩张。

所以这就是使徒。

对于早已经不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上风的旧人类势力来说,就这么简单的理解。

但是在主世界这边,

卫铿:“我觉得在细分化上,我人类群体的先锋队现在和使徒是完全不一样的!”

1:统御自然生态的方式不一样!

再度崛起的人类通过这些工农业的复杂体系调控自然界,工业加工过程中,通过纯化最基础的蛋白质原材料,馈赠于自然,让大自然变得纯洁美丽。

例如将大量工业生产直接合成的蛋白质,以及在工业发酵池中菌种合成的蛋白,通过频段朝着相关生态区输送。而并非是让自己的生命通过基因混合杂糅后,统驭这一片生命群落的蛋白质合成。

2:生命壮大的目的不一样。

基因群落完成地域霸主后,追逐在一类有机物键能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成为使徒。这是潘多拉时代给生物群落们准备的王冠。

而人类现在没有戴上这个王冠的愿望!人类的目的是保持物种时代积累出来的智慧。

人类群落的中心并没有为了争夺这个王冠,而对体内有机物的化合比例进行刻意修改。

卫铿:物种时代积累的基础好不容易支撑起现在的“智慧,社会,文明”,没必要修改自己的生命基座。至于那些戴上王冠的超级生命来和人类抢生态主导权,那就用智慧,工具制造来应对,打掉它们的自然界能量源,让它们从潘多拉预留的王冠上滚下来就行了。——人类还在,这个星球上的霸主标准还不确定呢。

“模式,核心”,二者都天差地别——卫铿自然不承认自己是使徒,并且觉得:“差异这么大,稍微动动脑子,应该没人把我当成使徒吧?除非,不是正常人。”

但是卫老爷可能忘了,当强大到其他人不理解的时候,其他人就会拿着思维中仅有的标签来贴上去。

这在近古当时所谓的信息爆炸时代,就有所体现。当时互联网还在蒙昧状态,信息发送无需“真实负责”,也没有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图书馆书签式的体系化整理。

故在庞大杂乱的信息流中,“与熟知旧事物放在一起标签化分类”是很常见的理解方式。

例如当时的东方在复兴。而世界的另一端,沉浸于完美的“民主,不民主”两极理论中。

团结一心!——那就贴上德3狂热民粹标签。

作为非白人后裔而迅速发展。——就对应上敢打太平洋战争的召核膏药旗标签。

进行自主的法律管理,不允许白人来自由放肆。——就把你对应上中世纪落后国家标签。

卫老爷现在很强大,而传统城邦势力现在只能,也只会用“使徒”这个同样强大但邪恶的标签去理解。

※※※

153年9月10日。

紫峰大厦内的会议结束,秋孟非抱着书在图书馆内默默地发呆。

“经过了长达9个月的磨蹭,建邺这些上层,终于认可统伐区那里存在一个使徒。”秋孟非对建邺上层的迟钝悲叹。

而在他的感应中,经过了九个月,那个同面人盘踞的生态区已经如同铸造池中冷却的钢锭,变得坚固无比。

秋孟非焦虑:“随着这个使徒在南方的出现,人类城邦比过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危险了,然而他们……”

秋孟非握紧了拳头,他非常憋屈。

在刚刚的会议中,紫峰大厦竟然采取了驱狼吞虎的政策。

也就是磋商,让统伐区去对“大员”进行控制,这样就能挡住太平洋上硫铁群落的冲击。

秋孟非凝视着远方江面,脑海中浮现出了地图。现在在他的感觉中:在陆地上紧贴着他的卫铿使徒,比硫铁玄武更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