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蜜月结束,交锋开始。(第4/5页)

“好战分子”白明辉问道:“万一,我是说万一,他们还真的恼羞成怒,然后铤而走险?”

卫铿:“对面打响第一枪,那么我们就只能勉为其难,被迫~”卫铿看着孙向阳。(这话,需要最高领导来说。)

作为统伐区军事最高统帅的孙向阳对着同志们庄重的定下基调:“如果这些少数右势力坚持要武力挑衅我们的底线,那我们也光复鄱阳湖地区,同时问责建邺势力破坏和平的行为!”

……

148年并没有出现擦枪走火的意外。

尽管统伐区稍微加大了对赣中长城防线那边的巡逻。对面也只是一开始叫的声音大了一些,后来就没了。

在巡逻的过程中,一些履带化部队沿着赣中边界反复飙车,随后身穿殖装的统伐区北十八团,对该地区的地貌进行勘探。三角支架的镜头在各个高地上架设起来。

统伐军的官兵们在驻扎地每日晨起,午餐,和睡前,都高喊“时刻准备着!”

高昂的斗志,在生命辐射场中向外放射,“血气方刚,骄阳四射”这个过去情感上的形容词,现在是真正的在军营上发生。蚊虫都避开了大营。

……

相对于统伐区方面的外松内紧,鄱阳城那些城邦“色厉内荏”的样子“典中典”了。

他们没胆量真正挑起战争,当借助外部压力的方案破产后,内部矛盾直接四处起火。

由于几大家族的愚蠢行为,这几年让某些贪婪势力崛起,也养废了原本用来维系统治的武力体系。

9月2日,柑炉城的弹药库发生爆炸。

10月6日,鄱阳城,黄、汤两大家族火并。

11月1日,鹰潭城内盐帮势力将城主赶下台。

这三个都是大事情。

还有几十件相互摩擦的小事情,也都随着少数前来拉货的个体小商人传到了统伐区边关哨所。

而在12月份的时候,随着寒冷冷的冰雨撒过长江以南,南方的湿冬成为了压垮赣中城邦最后一根稻草!

……

在一年前,由于贸易需要,统伐区出资整修了从赣南到长江流域的多条战备高速公路。这种整修就是清除植物,然后撒上了石子还有石灰,再用蒸汽压路机压平。所以像赣南的这几百公里路上可以走统伐军的坦克(62式轻坦)。

尤其是在冬季,天气寒冷,旷野上野生基因群落的活动大为减少,道路通行状况对普通人就更好了。

要知道,在没有人皇震慑的广大区域,部分草,长得很歹毒,例如就有一种,在道路缝的草会在人走过的时候突然抬起来,用“洋辣子”的毛刺给人来一口,来警告人不要继续向前踩踏。

在11月下旬,先是一小股流民,两三个结伴而行,抵达了统伐区的边关。但随后不到十天内,变成几十人,上百人,最后上千人成批成批的向南迁徙。

“流民”这个词其实也不准确,“流”是“流离失所”,是脱离恒产变成无产。

而在城邦体系中,这些民众本来就是无产的。冬天来了,他们缺乏各种物资。随着这两年统伐军的贸易,让他们知道南边的人类势力是愿意接纳他们的。

对于这些移民,统伐区当然愿意吸纳。登记,分类,洗澡,领取个人用品,加入小组,唱歌,宣誓!这一套流程,基层民政都是娴熟的。

但随着赣中南下移民现象越来越多。

统伐区的领导层现在要研究的问题:不在已经来这儿的这批人,而是还没有来的人!

在已经到来的流民描述中,能跑一百公里抵达南边的,都是身体强壮并备有一口粮食的人。还有大量的人没有条件,滞留在北边。

统伐区在理念上有这个包袱!——以北的那些内陆城邦治理下显然是出现了人道主义灾难,必须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