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南北差异(第3/4页)

仔细看这些猫咪,头部都有一个圆弧形人造结构。

这个凸起的交互储存是信息处理器具,用来收集猫咪视角的信息,然后通过频段发送给后方。而空中飞行的洛奇亚也是同样的。

而后方,其实也并不远,就在两公里后,一个四米高的人型机甲内,座舱中的操作者正在根据频段上的信息,用自己的脑袋(思想)将地图描绘出来,转为心灵语言后发给下级作战士兵。

频段中的信息,和心灵语言描绘,就类似于等高线地图,和立体沙盘的差异性。

前者是一大堆数字辅助下需要理解,而后者不需要思考转换,就和色彩很好的沙盘游戏画面一样(例如,全面战争)。

前沿战士的每一秒都很珍贵,这种由机甲二次处理的观察信息绝对是必要的。

至于猫咪携带的有机芯片为啥不能直接将猫的视觉信息转化为心灵语言?这是因为现在的有机芯片技术、软件还有待进步。

【这就是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兵团的思路,前沿士兵收集情报,而后方十几辆车亦或是一艘军舰组成综合指挥中心,作为大脑将情报综合思考,然后将一个区域的战斗情况总结出来,发送给前沿士兵和战斗机,而到了二十二世纪,大量的无人机械作为战斗单位进入人类战斗体系。人类在战争中的各个层级的工作就几乎变成了纯决策。】

……

而现在,进入闽区的士兵们二十人为一组,每个人都带着能大幅度接收远方心灵语言的头盔,这种头盔向后凸起,如同异形的脑袋一样,对已经开了地图的战区进行挺进。

在他们抵达目标区域前,就能听到目标区域被空中系统轰过的声音。而抵达战区后,如果确定前方(几百米外)敌人还是多,那么就是三到四个洛奇亚空中编队(每个编队四个)抵达上空,继续投射燃烧弹。

一直炸到地面士兵确定,自己手上的枪械突突火力,能够应对剩下来的一切威胁。这个能在空中和远程火力生下来的威胁标准:体积不超过狼,数量不超过一手之数的生物群。

从12月开始,到次年3月,

这次对闽地的占领行动,统伐军没有人阵亡,额,驯化的大猫咪死了六百多只。

人类部队在清扫群落时,对各种环境的深入,都大量采用了,小型的驯化兽。

无论是山沟内的沼泽,还是幽暗的山洞内,统伐军都是完全洞察的情况下,派遣士兵小队。

每个人类战士都和游戏玩家一样,能前驱十二个战猫给自己趟路线,或者一个战斗组的洛奇亚单位按照自己的命令精确毙杀大型的单位。

……

而唯一让统伐军士兵们感觉费脑筋的,就是那个机甲作战仓中的教官(基本都是卫铿)。

卫铿会将他们一个个叫进去,教导如何处理操作仓内的原始数据。

然后每个星期一个小考,每个月一次大考。不及格就学到十一点后直接睡觉,第二天七点起来继续学。

对于学生来说,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被压缩的不能玩。与饿汉吃不饱饭一样难熬。卫老爷也是学生时代过来的自然懂。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是炮灰。”“在战争中不去努力掌握技术,那就是闭着眼睛走钢丝。”“用流汗替代流血,不仅仅在救自己,更是保住同伴。”……

自从建邺事件后,卫铿对己方新生力量的科学技术传授格外上心,这种不遗余力的要把所有人都教会的态度,是让很多人不理解。

但是,某些和北边建邺地区打交道的同志听说后,讲述了卫铿集群分出的个体,在北边遭难的详情。

在东线主导统伐区的干部们都不禁深吸了一口气。

在前面扛着灾难的人,被已经视作同胞的人站在后面麻木的看着,而且事后诋毁,这是何等冰凉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