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竞争上岗?(第3/4页)

“……父皇的意思是?”

“等交趾事毕,北交趾设越北省,让你大哥在南交趾先立足。你带着杨慎、黄佐、张居正,把越北好好教化。你大哥的将来,在暹罗。”

朱载墌心中剧震,有点不敢相信地看着父亲。

朱厚熜表情很平静:“将来总是要处理这些关系的,那就挨近了去处理。将来总是要治国的,先治一省。你施恩于越北百姓,终你一朝,越北不会再叛;你能助你大哥拿下暹罗,不愁将来南交趾的问题。”

朱载墌低下了头,显得情绪很低落:“儿臣明白了……”

朱厚熜转身继续往前走了:“就算要防,也防在明处。越北既为一省,又是边区,还得平定后续可能的叛乱,将卒不会少。没有其他地方比那里更好,更能将你锻炼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君主!去了那里,名为一省,实为一国。你要什么,朕不会短缺你的。二十年为期,越北有成,你回来,朕足以放心!”

朱载墌留在了原地,许久之后才缓缓跪了下来行了一个礼。

等他抬起头时,目光却是坚定的了。

相较于父亲这个决定的“无情”、“冷酷”,他更愿意这一次父子沟通的坦诚、相信。

去了交趾,当真是绝对凶险的地方。

太子在一个很明确的地方,要呆很长的时间,他的大哥、其他皇子,他们和他们的心腹之中,会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人去万事空,就算天子再怎么暴怒,将来的大明总需要一个继承人。

可是确实,父皇给他留下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去了交趾,有心成为潜邸功臣的勋戚之后、官宦子弟、年轻士子……交趾不会缺人才。

去了交趾,他要直面将来必须处理的宗藩关系,先尝试着和隔壁的藩国之主、他的大哥打好交道。

去了交趾,内政、边防、文教……这都是将来身为一国之君要熟悉好的事。

去了交趾……二十年,宫中又添嫡子呢?

与他将来的地位关系最密切的,终究是父子关系。

到了父皇在位的后半段,他能不能信任父皇,父皇是不是仍旧把他当做将来要继位的太子,这个决定里实在能揣摩出太多东西。

……

李时珍中了进士,睿王还在研究细菌。

朱厚熜正值壮年,儿子们渐渐长大成人。

在如今这种格局下,平庸的继承人对帝国的治理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一旦更加依赖国策会议和国务殿的众臣,一朝皇帝之后,将来又难免是君权与之相争。

而在朱厚熜私心里,还是希望培养出水准以上的继承人、不要过早进入到那种虚君状态的。

自己培养了这个太子许多年,如今成效不算大。

纸上得来终究是浅了,让他去直面问题,他也许能想起自己过去教的东西。

而后等他回来,更重视科技、教育、民生,更懂得怎么驾驭群臣。

朱载墌是他位置的继承人,张居正则是他理想的继承人。

皇帝的决定让严嵩他们内心很惊悚,认为皇帝是不满于他们之前的诸多商议。

这不,太子要“流放边陲”了,显得有一点“竞争择优”的意思。

尽管交趾战事还没结束,一切都秘而不宣。

所以张居正没中一甲,反倒显得群臣们没有那么急于站太子的队。

朱厚熜却又再次单独召见张居正。

朱厚熜看着他,“叔大,还记得景山上朕说的话吗?”

“臣记得。陛下气吞万古,欲成天下大同伟业。”

“朕更重要的一句,是天下大同的真正基业自朕而始,实成于你们。”

年轻进士抬起了头,看着皇帝。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若真要成就那等伟业,你们比如今当朝的君臣,更关键。”朱厚熜语重心长地说道,“可你们还太年轻,有许多事情感悟不深。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一次,用心为太子打好在交趾的基础,护他周全,助他领悟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