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拿这个来考验大明百姓?(第3/4页)

现在,这通驿馆里又安排了专门的数个大院落,专门安置这些东瀛权贵之女。

“……旨意还没下来啊!”

这边的主事人头皮发麻,他不知道还有这一出啊。

那些罪敌之后,这回做得有些放肆了。就是作为婢女,由那些帮朝廷转运的商人分买而走,然后再看勋贵富户哪些人家要。

不用想,自然要先教会汉话,教会礼仪。

这一套已经很熟练了,本来唐时就有新罗婢,如今无非添个东瀛婢罢了。

大明王师如今在东瀛做的,无非不是乱抢一顿,都是那边的人上人之家,是大明的敌人。

这一点,只从她们的皮肤就能看得出来:贫苦之家,谁能把女儿这样养?哪个不是风吹日晒、黑瘦粗糙?

所以无非“落地凤凰”罢了。

而如今还留在通驿馆里的,性质则不同。

打一些拉一些,这些就是那些已经真心跪了下来的人家了。

她们可是如今征倭重臣们派回来诱惑、拉拢将来治倭班底的!

说雅致点:互结姻亲、融为一体。

说粗俗点:发老婆了!

所以大沽通驿馆的主事面对问询而来探听消息的一些朋友只能无奈说道:“终归是要有个功名吧?和这些东瀛大家闺秀结亲是有条件的,得去东瀛做官,哪能没个功名?”

“那自然就是秀才就行喽?听说东瀛更大,条件会不会更低一点?没考中功名的行不行?”

“都说了,旨意还没下来!话说你不说家财万贯了,千贯总有吧?你儿子不是在考举人吗?着什么急?”

“嗐!我家老三若有望中举,自然是留在大明。可我家那老二,一直考不上秀才啊!我就做点小生意,想让他结个好亲事也不容易,如今好歹是那东瀛大家之后,还能去东瀛做官的话……”

在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如今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学制之下,识字人口数正在不断增加,但科举各级录取名额毕竟有限。

如今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高不成低不就,是在大明就过上普通的一辈子,还是抓住机会去矮子里鹤立鸡群?

紫禁城那边,朱厚熜也没想到夏言和唐顺之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这其实不在计划里面。

情况是因为形势而决定的,朱厚熜有点啼笑皆非。

“……这也是无奈之举。”严嵩也感慨不已,“倒没想到,偏远小国反倒蓄养了诸多死忠武士,悍不畏死者众。王师要快刀斩乱麻,也只能这样了。”

朱厚熜倒是知道一些所谓“武士道”,而大明兵锋冷峻,又确实是奔着铲碎东瀛如今权贵根基去的。

人家知道必无幸理,自然就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像宗家一样甘心臣服、任由摆布。

“为何不用来奖励那些贫苦百姓中的顺民俊杰?”

“陛下……这自然已经是剩余的了,又或者是一些必须由大明好生控制住的重要家族。”严嵩替夏言他们解释了一下,“夏公瑾不是说了吗?那东瀛义子、养子盛行,是能传袭家业的。由东瀛贫家子为婿,按他们的习俗便会视自己为子,那可不便于将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相反,我大明百姓为婿,人家能托付家业,大明婿却不会改姓改宗啊!”

“……也是。”朱厚熜摇了摇头,“那这件事就由礼交部去办吧。”

“奏报上说了,数十年乱战之下,东瀛男丁远少于女子。如今只由海船远航运来的,只能是这些可以借之暂时治理已克国土的当地大家。臣以为,还能再于《明报》上刊载捷报,细述多年乱战之余如今东瀛百姓惨状。田土荒芜,男丁稀少,女子多不得嫁……”

朱厚熜也有点麻:“你们看着办……”

只怕也确实是实情。

近百年“战国”下来,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