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变天了(第3/4页)

以此时的技术水平,海运仍旧只能是辅助,但也有相当大的必要创造动力去继续进步。

“何况并非当真贫瘠。不光在东北,朝鲜也有很多煤、铁、铜,只是他们技术落后,不能好好利用。”朱厚熜说道,“此战既胜,就要从长远看,开始往这个方向去经营。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龚用卿的才干还不够。”

今天这个会,就是真正要确定几个去辅佐辽王治理朝鲜的干臣了。

之前选的援朝官员,大多都要去治理地方。但以外族治理异土,朝堂上必须有足够理解大明需要、才干和意愿都足够强的重臣。

九个国务大臣里,杨慎自然不可能去,严嵩这样年纪大了的人也有几个,剩下的人里,唐顺之也不可能被放过去。

杨慎开口说道:“张廷彝谋略超人,才干卓绝,平定汉城威望远播朝鲜,舍其之外,更有何人能担当大任?”

朱厚熜默默点了点头。

张经才五十多一点,确实是合适人选之一。他总督宣宁,也愿意在边疆做一番事业。

严嵩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开了口:“臣再举荐一人,曹明卿致仕后,身子也渐渐调养好了。陛下若能用他,想必还是能在朝鲜辅佐辽王做一些事的。”

“……曹察?”朱厚熜看了严嵩一眼,其他人都沉默起来。

曹察为什么致仕,这些人自然都心知肚明。

严嵩此时竟然再次提起曹察,可谓有点胆大了。

朱厚熜在思考。

曹察的年纪也不算大,做过知府,做过总督,经验才干当然是丰富的。

之前试图让他女儿成为新皇后,因此在宫里搅出了一阵风雨。

说他野心大倒没必要,有机会“上进”的话,自然值得争取一二。

只能说当时根本就没号准皇帝的脉。

如今因为这桩事,朱厚熜仍旧对端嫔心里有疙瘩。

但毕竟也是三个女儿的母亲……

朱厚熜点了点头:“也不是不行。”

再发挥余热,算是人尽其用了。

若有张经、曹察两个有总督经验的人坐镇,再辅以龚用卿和沈炼这些中青两代,是个不错的搭配。

“文教事,龚侍郎足矣,他本就与朝鲜士林多有来往。”严嵩又说道,“此外,朝鲜朝堂上也不能没有本地贤臣。臣虽老迈,愿为钦使走这一趟,宣陛下恩泽。顺便……也见犬子一面。”

朱厚熜笑了起来:“路途颠簸,你当真愿意去?”

“历数李朝罪责,辽王民心所向登位为朝鲜王,这等大事,臣岂能言苦?”严嵩义正言辞,仍旧继续开了一句玩笑,“臣年纪也大了,若能办了这件事,青史上又多一笔,固所愿尔。”

其他人都看着严嵩。

六十多的人了,现在又已入冬,这一去一回那可是数月。

水土不服,条件艰苦,对老人来说其实风险是不小的。

听上去,严嵩好像已经绝了继续争取总理国务大臣之位的心思,毕竟年纪已经很大了,青史上再多留一点痕迹是一点的感觉。

不过去主持这件事,确实是能在青史上大大留名的美事。

从这个时候的视角看去,严嵩虽然一直得重用,但毕竟既不曾做过以前的内阁首辅,也一直只是国务大臣一员。

他的地位,和其他非总理国务大臣是一样的,只是其中之一。

但只有朱厚熜知道,这家伙现在是想用这种“苦劳”打动自己:瞧瞧我吧,一大把年纪了还愿意为您吃苦。当年的话,真有实现的那一天吗?

深知朱厚熜需要的严嵩自然能把去朝鲜之后该办的事办得最好,在朱厚熜心里就是大功一件。

这一点,其他国务大臣也都很清楚。

而严嵩主动开口请缨,又以这种态度和语气说出来,其他人倒不好和他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