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都是朕逼的?(第2/4页)

难道这位严国老听不懂自己的意思?这么大的投名状,不是丧权卖国是什么?

只要助他掌了大权,扶持了他的亲外甥登上朝鲜王位,他当然会倾全力满足大明的要求。

可是为什么要大义凛然地说那些场面话?搞得真心平等商议一样。

什么过境之时辽东军不带武器辎重、军械全自海上先转运至整军营地,什么行军途中、暂借之整军营地接受朝鲜精锐领路、守御,什么请朝鲜看看可售卖多少今年新粮而不致朝鲜百姓过冬艰难……

这些都准备问过朝鲜,明明白白地写在条约里。而作为回报,大明允许朝鲜在击败倭寇后一同索要相对应的赔偿,并可免朝鲜商人到大明贸易时一半关税,建交后约定为兄弟盟国……

这样的条件传回朝鲜,李怿哪里还会多想?他只怕恨不得悉数答应,甚至让明军就近屯驻。届时一有意动,他一封国主求救信,小尹兄弟只怕就要魂归西天。

“严国老,何必为难外臣?”

严嵩却看着李山希:“海安君,按此次请诸国遣使之要求,若国主或宗室为使,则为正使。如今大明请议之事,你也不愿先奏明你父王,问问态度?”

“……外臣……”李山希苦笑连连,看了看尹元老,“严国老,何必为难我……”

严嵩摇了摇头感叹不已:“君不君,臣不臣,贵国上下纲常一乱至此!罢了罢了,对倭患,大明态度已极其坚定,必须彻底根除。让你们这些过去的藩属国为大明清剿、让倭寇继续为患藩国子民,陛下仁善,其心何忍?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今你二人推三阻四,本国务这便奏明陛下,遣使朝鲜,详述你们二人此即‘丧权卖国’之举,问一问贵国王主是不是也这么想。若果然如此,只怕以后大明与朝鲜这兄弟之国也做不成了。”

李山希脸色一变,尹元老更是眼中慌乱。

“严大人留步!”

尹元老急切喊出口。如果大明使臣到了朝鲜是这么说,那他尹元老就当真是“触怒上国”、让朝鲜将来无法与大明建交、有沦为敌国风险的罪人了。

在大明的压力下,李怿和尹任一定会推他出来挡箭,弟弟尹元衡也一定会凭借如今的优势主导这次谈判,交换“仍旧支持李峼继位却要有不被清算的实质权力保障”。

胳膊拗不过大腿,大明当真铁了心要征讨倭国,借道朝鲜确实是兵法策略上的上策。在这样的局势下,他们当真可能因此商议出一个朝鲜内部的平衡局势来,李怿本人、世子派、士林派和文定王后兄妹,都可以有觉得可以接受的结果。

后面再怎么变化,自然要根据大明“借道伐倭”一事的发展来决定了。

那种情况下,就只有自己成为了朝鲜弃子、被推出来让大明息怒的罪人。

尹元老咬了咬牙:“外臣奉皇帝陛下之命,参预了伐倭大计。若要借道朝鲜,恳请上国举荐外臣担负重任,节制约束朝鲜领路军及大明远征营地朝鲜守御军!有外臣在,朝鲜协助上国更加妥当,不致再用他人泄露军机、贻误伐倭大计!”

“举荐你为朝鲜方面协讨大臣?”严嵩似笑非笑,却没答应他,“这自该贵国王主决断,大明若如此行事,岂非以势压人、插手朝鲜王权?还没开始征讨,难道就要让贵主猜忌陛下?根除倭患,事关诸国利益。本是美事一桩,何必把这件事与你们内部权争混为一谈?”

“严大人!”尹元老无奈至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严大人何必如此揶揄外臣!如今王储之争确实有!世子及亲舅猜忌外臣兄弟之事也确实有!朝鲜实情如此,若不能因此分出个结果、一心协助上国根除倭患,那不是更为不美吗?”

“……从实情出发吗?这倒是深合陛下实践学与辩证法。”严嵩点了点头,“直言举荐你,那还是不好。不过,为你美言一二,请贵主择大明熟悉人选协讨倒是可以。尹大人,现在总可以具疏去朝鲜,并转交大明国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