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逝者如斯夫(第2/5页)

“……伯爷,再怎么说也是藩国之中疆域大的,至少比朝鲜是大了不少。劳师远征,总要先提前做好准备,你急什么?”

“七年了!今年,我到这里就满七年了!”严世蕃很简单地说道:“日本多山,又没什么厉害的骑兵,如今还拿着刀剑搏杀。不说别的,若是瀚海侯能带他的鸳鸯兵来,都要不了八千兵力,五千就够了!”

“粮草军资呢?”汪直无语,“对马岛还是太小了,伯爷先琢磨着怎么把他们的什么九州四国平了,这样海运局和民商才能源源不断把粮草军资运来。”

“……抢嘛。他们那些什么守护,个个吹嘘自己的山城易守难攻,那还不就是几炮的事?”严世蕃不屑一顾,“横征暴敛,粮草军资,他们的山城里多的是。既是远征,自然以战养战。”

“……伯爷,我可斗胆提醒您一句了。去年才封的伯爵,您就算立功心切,那也要缓一缓不是?”

严世蕃叹了一口气,最后说道:“汪兄弟说的是。你既然来了,咱们刚好认真谋划一下。依我看,先把那尼子氏给打垮了。那石见银山,听说如今一年出银百万两了……”

在“大明商人”的帮助下,孤悬对马岛的宗氏也加入了日本战国“争霸”的乱战。

那里如何“逝者如斯夫”,大明百姓还不知道。

现在大明上上下下,都在因为新的度量衡标准而纠结。

今年要邀各国遣使来大明订立公约,大明自己自然要开始先推行。

首先,原本很顺口的嘉靖二十年成了公元二三八二年,这就很怪。

另外,以前习惯了的寸、尺、丈、里、两……许多东西要改变。

好在既然去年万寿圣节都能拿出那么多套度量衡标准器皿作为国礼送出了,官方岂无准备?

“将来的物事都是越做越精细了,定好了规矩难道不好?”基层小官永远是最难的,“也不要你们如今便立马换了,但知会到每一处乡里,这是朝廷上命!我们还没叫苦,你们叫什么?村里识字会算的童生,你们才该好好学,讲给乡亲们听。每处小学、社学里都奉命置了一套,你们将来长大了考科举、乡里乡亲交田赋,都得用。”

工作量最大的目前确实是官府。不仅公文里的标准要换,今后也要承担办理诸多公务时换算的责任——普通百姓可以仍旧用老标准来办事,他们却不行。记录存档的,都得是新标准。

“熟悉了,习惯了就好!”

经过了这么多年,乡贤体系也建立起来了,至少每个乡都会有些勤业郎、齐家郎、安乡郎。

现在,他们也领着任务,协助朝廷来推行这些。

尽管他们不太懂何必要这么做。

“明小哥,张小哥,您二位见多识广,帮老汉劝劝乡亲们?”

淮安黄河畔的一处乡里,朱载墌闻言看了看张居正:“叔大,你给说说?”

三人游历到这里,是准备来看看黄淮工地。

既是游历,自然不能一直在繁华之地。昨夜,他们经朋友引见,投宿在了这本地一个安乡郎家里。他们家出了个秀才,如今去了总理河道衙门办差,家中老父也得了个安乡郎的乡贤称谓。

听说今天有这档子事,三人自然也来见见。

张居正心中感慨着朝廷旨意到了淮安这么快就已经进入到了乡里推行的阶段,想了想之后就对那安乡郎召集来了各里各家当家人说道:“这新规制可不是为了麻烦你们,让你们不懂、官府的人懂,继而哄骗你们。”

“可往日的升斗、杆秤不是用得怪好吗?”

张居正笑了笑:“小子只说一点。过去官府收粮用的升斗、杆秤,那可是五花八门采买而来。乡亲们交粮,吃过亏吧?”

他小时候的记忆虽然淡泊了,但毕竟经历过,他的爷爷、父亲也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