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大明慈父(第3/4页)

这些使臣们现在先恭顺地表态,但心里泛起了波澜。

大明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将来要根据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来决定是否继续册封?

实际正如此。

朱厚熜淡淡地说道:“朕册封各藩国、藩族之主,开边贸通有无,允签证赴大明求学、行商、游历,无不是盼各地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越过越好。常言道,和为贵。大明也好,你们也好,老百姓日子都能越过越好,自然就能消弭争端。大明周边安稳,既是大明之福,也是你们之福。”

看了看几个人之后,他继续道:“这一回,还是有几家到朕这里告状。你说他掳民,他说你侵地。实情如何,朕也不能偏信。好在,朕设宣交使,正为了体察诸藩下情。正好邀了诸藩明年遣使到大明商议度量衡,各地宣交使都会给朕呈一份详报,届时再裁决吧。”

“这份详报,朕不看其他的,就看两个数字:百姓大约平均能活到多久,一年大约能余下多少钱。正如朕所言,嫡子庶子朕都关心。治理有功的,朕会予国主另有封赏,允其国边贸关税优惠。怠政害民的,朕加以训诫,责其改正。”

“朕提前把话说明白:大明的意见,你们可以不听。但大明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周边。百姓居无定所、民不聊生的地方,安定不起来。能安定的地方,就能与大明通商贸易,造福百姓。不能安定的地方,大明也要想法子安定下来,好做生意。为什么非要做生意,农工商皆国本,是利国利民大事,你们趁还在大明的这些日子,好生体悟!”

大明慈父就是为了做生意,就是为了百姓们能活得更好。

这一点,外使们不管在大明怎么看,也只能看出来如今确实是这样。

真没什么恶意。

如果心里觉得大明抱有恶意,那只能说明自家做得实在太烂了,天朝上国看不下去。

既要大明册封、让周围其他藩国心里有顾忌,又想圈地自娱享受富贵,那么大明对册封设立一些明确条件,不过分吧?

什么?是因为不册封会对大明不利?

开什么玩笑,时代已经变了。这些天因为区区工匠封了侯爵,这些外使在京城已经不知听多少人说过大明勋臣武将心中不忿了。

以大明如今的实力,胆敢对大明不利的藩国藩族,是嫌命长了吗?

万寿大典进入尾声,剩下那个运动会上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一边赌钱一边享受大明都城繁华娱乐的心情都差了些。

不知不觉地,随着大明这些年的克制,周边藩国藩族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默契:只要是受大明册封的,那么彼此之间只能有些小摩擦,万不敢闹大了,落得当年孟养等司的下场。

可是现在大明的册封有了别的条件,不只是恭顺。那么万一把册封收回,把宣交使喊回去,周边的其他藩国、藩族是不是会露出獠牙、肆无忌惮地围攻瓜分了?

而如果照大明的新标准来,要对老百姓好……那不是割他们的肉吗?

舍不得!

不论他们怎么想,礼交部给各地宣交使下达了“访查藩地百姓生存状态”的命令。

就这种让藩国藩族上层心惊胆颤的行为,他们又不敢明面上去阻挠。

大明周边新的暗流正在酝酿,大家都猜测着大明皇帝是要找典型来开拓新实土了。

实在不行,那也只能硬着头皮抵御了!

那是万不得已才能去做的,现在还能先拖着……要不回去之后还是迅速先做做样子,免得成为那个被大明天子指着骂的?

诸藩的百姓很快就会感受到因为大明皇帝一句话给他们带来的利好,宣交使馆和大明商人、说书人都会传颂大明皇帝的仁慈、爱民之心。

但大明皇帝选择的目标其实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