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生产力高于一切(第3/4页)

皇帝问出了口,众人不敢答。

当然难了。

重点是“都”。

谁能保证不漏掉一人?

“确实难,但都有办法!”朱厚熜也认可,然后就说道,“要饱,无非得粮食多。粮种、水利、农具、肥料,这些事过去只是朕在安排做。这还不够,如果还是缺,去买,让外藩人帮大明种!要暖,提高布匹的产量,降低布匹的成本。修路让运输的成本更低,借助机械的力量让布的产量提高!”

“要灾病少,外藩伐交并用、宇内剿匪治安,减少兵祸匪祸。天灾难料,但赈灾救济,历朝历代那么多经验,难道不能真做好?养济院、医养院,这些都是朕很早就计划着去做的。防疫、精研医术、培养更多大夫,这些事,能不能成为朝廷真正重要的工作?”

话到此处,朱厚熜才指向了郑魁:“朕为何说他制成的蒸汽机堪称开辟新世代之功?因为这就是物理大道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只要有煤,有工人维护,无需畜力,无需水力风力,这蒸汽机能一直运转。原料足够,织机能源源不断产出布匹,百姓暖的渴求有望满足。从它出发,开矿、冶铁、造办器物、火车轮船……以后诸事都能琢磨着事半功倍。”

“如果原来一个人创造财富的速度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将来能够一个月十两、一百两、一千两,君臣何必还沉沦在人理大道里,争来争去钱怎么分、怎么花?”

“但是独朕一人操心这些事,能让那一天快些到来吗?朕百年后,又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还有下一个新世侯吗?”

“天下财富若能十倍、百倍于今,纵然士绅不能像如今一般独占八九成了,但就算只得其半,又是多少?但换来的,是万民饱暖安稳,那才真正是江山永固。既有更大的利益,又有足以笑傲青史的名声,做成了天下大同这等伟业,何乐而不为?”

掷地有声的话里有赤裸裸的剖析。

朱厚熜没说什么公平,那样不免显得天真幼稚。天下哪里有绝对的公平,所有人对回报的追逐汇聚而成的总矛盾,也只能平衡在某一个状态下。

这一番言论,无非是借着他对蒸汽机的想象,希望这些读书人中的顶层人物们能走到一边真正用心把蛋糕做大、一边享受新蛋糕的状态。

别天天就盯着一亩三分地里的利益,好像你多了一点,我就少了多少似的。

但所有的说辞,根基都是一点:天下的利益蛋糕,真的能十倍、百倍于今吗?

只得其半什么的,那倒不用去纠结。到了那一步,还不是各凭本事……

因为皇帝赤裸裸讲述“分利”而有点不自在的众臣,于是都把目光看向了郑魁。

皇帝是因为蒸汽机制成了,这才对着他们说这些话的。

开辟新世代……这蒸汽机里,就蕴含着让天下利益能十倍、百倍于今的力量?

郑魁感到很不自在。

在大明,任谁被总理国务大臣、军务会议总参谋、八大国务大臣一起盯着都得发怵。

除了皇帝。

还得是眼前这位威望无匹的皇帝。

“……陛下苦心,臣等都明白了。”

杨慎开了口。

皇帝讲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后面要真正去做这立宪条、明宗旨的事,只怕在士绅内部会有很大的波澜,需要先让重臣们统一意见。

说思想要改变,最先得改变的不就是他们?

所以他问道:“对这蒸汽机,臣等都不明其用,陛下知之甚详,正要请教。”

今天竟然是这样一种“围炉夜话”的气氛,那么看来皇帝也做好了准备,要畅所欲言地先让他们理解明白。

这里面,不仅会有怎么运用“蒸汽机”为代表的这类物理大道新产物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还要有分配这些财富的一些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