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山雨欲来风满楼(第4/4页)

高拱略一思忖,随后说道:“这样,本官先奏报陛下,探问圣意如何。你占城虽自成一系,百年来却又确实藩属于交趾。如今想当真自立,交趾南宣尉司恭顺大明数年,朝廷却也不能就此恶了他。本官允不了你什么,权且一试吧。”

能够得到态度的松动,占城官员已经欣喜不已。

前一任南洋都护杨大人对此事一直是态度明确,不予支持。

现在换了人,果然有了变化。

路易斯在一旁看着大明这边陲重镇的官员处置着偏远小国的命运,心里不由得凛然。

高拱面不改色,和他继续商谈。

知道了他这回带来了多少财货,听他说了葡萄牙国王这回有什么诉求,高拱开始提笔写奏报。

而占城一事,自然也在其中。

不光是占城,从外滇一战后,安稳了数年的这外滇和南洋,又开始隐隐不太平起来。

数年之间,杨博在这里,还有各地的宣交使馆,都隐隐传达出一个态度:受大明册封的诸藩国之间,是不允相互征伐的。但是在这里,还有大量权力真空的地带。

杨博在南洋数年,对这里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几乎整个外滇和南洋一带,由于地形的原因,由于雨季旱季及交通的原因,其实这里与大明腹地极为不同。

除了交趾等寥寥数国,其余诸国,大的国主之下,实则是中型、小型的部族首领。有许多中小部族,他们既臣服于一个大国,又臣服于另一个大国。国与国之间,其实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分野。

因此,哪怕有大明册封国之间不允相互征伐的约束,这么些年里,策反、争取中小部族的行为多了去了。

而只要大国都城与大明之间的边贸等事不受阻碍,大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实则是一种鼓励。

这正在促使外滇、南洋更多的小国尝试获得大明的直接册封和庇护。

但杨博采取了不予支持的态度,他有一心经营好南洋都护府基础的借口。

高拱来此,却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了。

他默默思考了很久,才继续提笔写着自己的意见。

皇帝派杨博做首任南洋都护,绝对是有深意的。

高拱还记得杨博当初是和越王一起到云南的,而越王在黔国公府呆了近一年。

如今,越王已经年满十八了……

世镇西南的黔国公,封号为越的皇长子,杨博那篇阐明南洋格局情势的策疏,难道都是事出无由?

高拱接棒,应当是要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的。

马六甲城的戏开始演了,高拱的奏报提前赴京。

近半个月后,路易斯带着他的副手弗洛多启程再次前往大明。这一次,他要争取以后常驻大明,并恳请大明的皇帝陛下派遣外交官去里斯本。

只有这样,才能在欧洲即将开始一次不同联盟的作战带来的形势变化中,让葡萄牙有更多的底气抵御来自哈布斯堡家族虎视眈眈的目光。

这时,他并不知道,大明帝国有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京城里,朝堂重臣之间的气氛很压抑。

去年初,王守仁离世,赐新建公,谥忠武,陪祀太庙,入英杰殿,这倒是正常。

但从那之后,皇帝一整年都面临着丧讯。

先是蒋太后离世,然后是先帝皇后夏氏离世。接着,皇后的母亲去世,而后又有一位皇子和两位公主夭折。再是庄嫔和一个婕妤、一个昭仪病逝,还有惠嫔难产、一尸两命。

而从去年冬开始,本以为皇后只是母亲离世哀痛之余偶染风寒,却不料病情越来越严重,都到了三月底还不见好。

年已三十五的皇帝,已经有一整年笑容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