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路易斯的盛装被嘲(第2/5页)

老实说,这东西就不可能禁绝。

朱厚熜也没想着在这个时代就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出于文化输出的目的,为优秀的文艺人才、不分男女,都创设一个新的出路,这件事很重要。

这曲艺司,在北京是“国家队”。乐工、舞女、歌者、伶人……朝廷的重要大典,他们专为此服务。

在地方,则有一点“公司”性质。按计划,各省城、府城,将来也要规划好这样的区域,戏院、茶楼、酒肆、商店,当然也免不了青楼、勾栏。

地方的曲艺队,那是养着创收的。会发展成什么样,朱厚熜其实也大概能想象,最后虽然会有管理,但终归还是成为更有水平和档次一点的宴请、商议大事的场合。

可没关系,聚起更有水平的文艺人才,从富一点的官商手里掏出来更多钱,再以税收的方式汇到财政里分配,何乐而不为?

最主要的是,在曲艺司这个体系里,礼交部将正儿八经先把作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这样的优秀人物渐渐聚集起来。

与之搭配的,是刊刻司对于文艺作品出版印刷这一块的放松,是国家队、地方曲艺队、民间团体随着将来的商队到周边藩国进行演出的机会。

路易斯这一路上都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学习一点中国话,也见到了地方议论这些大异以往的新东西的话语。

在他看来,这都是贵族才有能力享受的东西。

而大明已经准备让所有国民都有机会享受这些了吗?大明的富裕究竟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大明当然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如今的杨慎对此简直是三天两头嘟哝。

他也只是嘟哝,毕竟皇帝说得很清楚:除去中小学里多出来的开支,其他不都是让富人把钱花出来?况且,边市大开,让域外藩国的权贵、百姓都向往大明,来不了大明,也会想方设法买点来自大明的好货。边市税收,那不就会多起来?

眼下还没见效,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好在葡萄牙的国书已经到了京城,这些天杨慎的心情好了很多。

京城百姓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参策们无不振奋。

海师远征,前面是花了很多银子造舰、募兵,然而这一仗打完,那个西洋小国,当真能赔出来这么多银子?

朱厚熜要求的是一千万两白银,阿方索超额完成。两百万两黄金,那可以换成一千二百万两了。

“只要一千万两。”朱厚熜提醒杨慎,“赔偿还是阿方索负责送来,给他留一点在葡萄牙那边站稳脚跟,对于后面南洋都护府那边源源不断获利十分重要。况且,这一千万两也很难都是金子、银子,也不可能一次就都拿出来。”

对此,杨慎也理解。

如果让他直接从大明拿出一千万两现银,那不如直接杀了他。

而葡萄牙不过大明一府之地,纵然在域外也占了一些地方,也不过一省之地。

能答应这么多的赔偿,已经是让杨慎喜出望外的了。

赔款这种事,饱读史书的大明官绅自然也不会陌生。

当年赵宋,不就是年年有岁币负担吗?

没想到,如今大明居然能享受到这种好处,还是来自万里之遥、平常基本不会打交道的西洋小国。

借这个机会,朱厚熜自然再次教育他们:“朕此前心心念念南洋海上长城,都是因为这些。如今远航,比昔年要稳妥多了。那葡萄牙、西班牙虽是小国,然万里远航、贩运货物,所得利益远超你们想象。这不,朕虽然大开口,那葡萄牙国主还是答应了。可见把账算下来,继续从马六甲一船一船货物运回去卖,长久来看还是赚的。”

他要的不是强调自己的先见之明,而是提醒:“大明对西方货物所需不多,今后,他们大抵还是只能主要用金银来换大明货物。以前是缺金银,但今后,每年百万千万计的金银进入大明,你们需要仔细琢磨朕此前所说的问题。若是物价因此飞涨,那就是百姓遭难了。多出来的银子,一定要想好怎么控制着流入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