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张居正带来的误会(第4/5页)

现在皇帝一方面让国务殿尽快拿出东宫属官的人选,另一方面又让自己去喊严嵩。

徐阶才是严嵩的门生啊!他既然要去国务殿一趟,为什么不让他干脆一点再多走几步路去文教部?

两人都看得出来皇帝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刚才那么盯着徐阶让他主动回答些什么,更是显露出他其实有点发怒。

皇帝年纪渐长、功业非凡,现在威严越来越重。

而徐阶担任御书房首席的这段时间,御书房内的气氛其实是相对凝重的。皇帝对徐阶的态度,似乎总会带上一些训诫之意。

这一点,徐阶听严嵩讲述他之前做御书房首席的经历,倒也心理平衡了。据严嵩说,他那时也是这样的。

可是张璧前两天跟他闲聊起来,却不是这样啊。难道因为张璧和皇帝是老乡?

徐阶到了文华殿,不举办国务会议时,国务大臣们都在这里办公。

而徐阶到了张孚敬面前时,只是郑重无比地说道:“总辅,陛下催问东宫属官人选,不知何时能呈上去?”

张孚敬看着徐阶的表情,缓缓才开口:“请子升回告陛下,月内定然呈奏御前点选。”

徐阶来这里就是为了问这一句话,随后便告辞回御书房。

张孚敬走出了他这个总理国务大臣办公的正殿,站在了屋檐下望了望西北面。

过了一会他才开口:“请诸国务过来一趟。”

说完之后,他就在门口等着,眉头皱在一起。

费宏的信他早就收到了,自然知道徐阶那异常严肃的表情代表着什么:陛下不高兴。

莫非真如费宏所言,眼下太子尚幼,陛下点选伴读,那便是更重太子学业,用心御学一事便好?

可张孚敬也有他的心思,他这一路往上走的过程里,实在杀了太多人。

若在他这任上,东宫开府建衙了,将来太子登位后,多少会顾念他的这点功劳吧?

张孚敬心头是疑惑的,以他对皇帝的了解,陛下应该不至于为了这件事不高兴才对。

东宫开府建衙,不是册立太子之后应有之义吗?

自己的苦衷,陛下难道不懂得?

还是说以陛下如今的功业威望,他也需要去担心多年后东宫势力越来越强,必定裹挟着太子做出什么事来?

不至于吧?

本就处于敏感的时候,很快,张璧他们就从他们所在的偏殿出来了,张孚敬迎下台阶。

“就在此处说说吧,陛下遣御书房首席亲来,催问东宫属官人选。”

他的脸色像徐阶一样凝重,于是众人心头猛地一咯噔。

这个时间,高拱才刚刚来到文教部,找到严嵩说皇帝要见他。

“肃卿可知所为何事?”严嵩笑吟吟地问道。

高拱就爽快多了,反正严嵩到了御书房也立刻会知道。

他更觉得,皇帝既然派他来找严嵩,就是要让严嵩先有个准备,反正陛下都明说了是问御学。

于是高拱说道:“是为御学之事。”

御学要更加规范一些,找个更宽阔一些的地方,这都是文教部在筹办的事。

“多谢肃卿了。”严嵩对他拱了拱手。

能早一点知道所为何事,自然还是更好的。

说来这也是设了御书房之后的好处,御书房的伴读学士终究不比太监、只听皇帝的。平日里有什么事情,真有重臣问起来,隐晦的言语、体态暗示,都能传递信息。

以陛下之聪颖,他自然不会不懂这一点。

但御书房存在至今,其实有两个妙处。

其一,陛下贤明,本身就默许了这一点,让君臣之间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息透明。

其二,只是默许,那么如果御书房和朝臣们过线了,也是逾矩。

拿不拿这个说事,主动权仍旧在皇帝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