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俞大猷的震慑力(第2/5页)

杨慎气得胸膛起伏。

我做这个户部尚书,有多难你知道吗?一直打,一直打!开年打外滇,年尾打北虏!

三年间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外滇还可以说打完了之后收回他们的一些积欠,北虏呢?能得到什么?只有源源不断的粮饷开支!

“朕意已决”四字一出,喊他们来的目的就只是商议好后勤事宜。

战事本身倒简单了,目标很明确。

“又过去了四年,朕相信郭勋和俞大猷!将来北征,总要在漠北过冬的!如今只是稍离边墙不足五十里,权当练兵也该做做!”

朱厚熜眼中寒光凛冽,今非昔比,皇帝的权威已经足以压下朝中的很多反对意见。

大国策会议如期召开了,马六甲那边的西洋“乌合之众”们扬帆在北上的途中。

辽东边市给朵颜三部带来了财富,对于如今这种蒙元也当真对他们露出了獠牙的情形,花当当时说:那是你们将来需要做出的决定了。

现在革兰台只是暴跳如雷,怀疑是不是底下有些靠西面、北面的小部族不满他。

可是被大明革去了三卫官职之后的朵颜三部,他们作为肥羊的历史开始了。

对他们的请求,大明给了已经出兵的答复,同时也严辞拒绝了他们再一次的请封,要求他们对没有能保护好宣交使馆给出交代。

做惯了墙头草的朵颜三部其实没有更多选择,他们请封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借大明的威慑保护他们的财富,当真愿意为大明卖命吗?

边市可以不停,宣交使可以继续派,但有一就有二,怎么办?

对此,大国策会议后新任的礼交部尚书刘龙的建议是:你们既不能扩张又不能迁走,现在有钱了,修边墙、筑关隘、加强防备吧。

东北的历史进入到朵颜三部“我为大明修边墙”的阶段。

而大同上下,从半个月前的命令传来之后就沸腾了。

从俞大猷那边迅速整兵北上,大同这里也行动起来。

现在大同城外雷公山下,是大同镇总兵亲兵营的营区。

宣大一战后,宣府和大同是最早进行军屯改制的地方。现在,大同的官兵大体上分成了戍守和机动两个纵向体系,又有按路划分的横向体系。

纵向体系中的机动战兵,除了总督的标兵营和总兵的亲兵营,各横向体系内的参将、游击将军底下,过去那种以部曲、家兵为主要战力的力量,也都统一称为他们自己的野战营或野战旗。

今天来到这里的,除了郭勋自己的亲兵营,还有边墙诸将之外腹地一些守将带着的野战营或野战旗。

“四年了!”郭勋声嘶力竭,“四年的时间,京城和怀来新造的军器兵甲,本督厚颜向陛下、向王督台和总军备部讨要来了多少?看看你们身上穿的家伙,想想你们带着的家伙!”

将台之下,有资格站过来的至少是百户,他们眼里是渴望的光芒。因为有底气,所以才不怕。因为大明已经新封了那么多公、侯、伯,所以他们渴望。

“陛下只命俞将军出征,是要我们大同务必速战速胜!你们纷纷请缨,是因为有必胜之心,有求战之勇!本督可以让你们跟着去,只有一句话,凡事听俞将军调遣!”

“末将遵命!”

“土城三十六里,晾马台十八里,朝发夕至,速战速决!”

“万胜!万胜!”

郭勋这回不用拼命,他要准备好边墙沿线其他寨堡遇到反扑的可能。

现在,俞大猷已经从西路行军到了大同左卫,直奔距离土城最近的拒门堡而去。

而这些聚集到了大同的选锋,一部分去拒门堡与俞大猷汇合,一部分则先要去阳和口,一部分到两者之间的镇羌堡和拒墙堡准备左右策应。

兵贵神速,他们不再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