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严嵩的觉悟(第4/5页)

自己清楚大限将至,顾仕隆此刻的心思就是托付好后事。

顾寰的身子骨比他好多了,大概福寿绵长。既如此,就不必急。中人之姿有中人之资可以走的路,何况他顾寰是嘉靖朝第一个新封国公的长子?

现在,另一个朝廷重臣的儿子却聪明至极,正对父亲分析着他成为总理国务大臣的可能。

严嵩啼笑皆非:“你胡说些什么?爹去年才刚回京做礼部尚书。”

“费总宰必定请辞!诸国务中,还有二位年纪已高,精力不济。论圣眷、论才干,爹,舍您其谁嘛!”已经虚岁十六的严世蕃振振有词,“我跟陆哥关系这么好,要不请他帮忙向陛下美言几句?”

严嵩一个巴掌薅到了他脑袋上:“你当这重臣之位是什么?莫要胡闹!”

公主大婚,自然还有大宴宾客。眼下这父子两人,就是在公主府等待大礼的偏房中。

严世蕃戴了个眼罩,用一只眼睛左右望了望,不满地说道:“爹,儿子已经长大了!”

“你性子越发不服管教了!爹这是奉旨,好好管教你,将来才能委以大任!”

严世蕃这下倒来了劲:“今年武举乡试,我必定能中举!”

“……你就没吃苦勤练武艺!”

“这回我有准备,中举是必定中举的。要是爹你做了国务,我明年也必定会试能名列天罡神将!”

严嵩警觉起来:“你搞什么了?”

严世蕃握了握拳:“我武艺又不算差!”

严嵩盯了他一阵,随后不由分说:“你虚岁才十六,今年不许考!”

“……”严世蕃一只眼傻眼,哪句话说错了?

严嵩认真地说道:“今年一整年,爹都在为新学制忙碌。这礼部尚书,爹准备至少还做三年。”

他这个礼部尚书,更懂得从今年春节开始传向整个大明的事意味着什么。

大明的一切,都需要由人来完成。而今年开始的新官学和新学制,是要重新搭建天下人的进身之阶。

对陛下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重要。

陛下在贺词中说了,学问还会不断演进,朝廷正在编纂更为齐全的教材。天、物、人三理是大道学问,上承先贤哲思,故谓之哲学。

诸学科以哲学为首,其后还有可致大道的诸多学问。这些学问既合天理,也有经世致用之妙。其中人理大道下,有哲学、文学、史学、律法学、财经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物理大道下;有算学、物理学、炼化学、农学、工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

熟读四书五经和儒门经典就能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彻底过去了,大明读书人出仕为官,将要面临全新的规则。

现在看来,之前这几年,今后这几年,也还只是新的规矩稳定之前的过渡期——要兼顾目前这一代读书人的情绪,也要让下一代读书人有新的方向。

各地社学以后均称小学,县学冠以皇明二字。有教纲,有学制。五年学成,县试考过可入府学改成的皇明中学。这中学凡四年里,府试考过,则有生员出身。

其后,则有三条出路。

从八九品小官做起,出仕。

继续考乡试、会试,以更好的出身出仕。

考院试进入各省大学院,在大学院学满五年考绩合格后,同样有举人出身、而且是可以去考会试的正榜举人待遇,而且更容易考中那些将新设的科举会试科目。

陛下要用各省大学院,让各省把一批批秀才培养成各个学科都有扎实功底的人才。毫无疑问,通过大学院学成后获得正榜举人待遇,将是比直接去考乡试更有把握的道路。

走上了这条路,就走上了从此以陛下规划的新学科体系为进身之阶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出口,其中一个则通向将来越来越要求一些实务学问的官职,让他们刚刚出任第一个官职时不至于只会高谈阔论、被官场染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