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俞大猷的第一刀(第4/5页)

除非真是一场大败,宣府大军必须护着他南逃。即便如此,还要赌他不再继续稳扎稳打。

正如朱厚熜之前所说,他如果只是攻下了宣府,就此知足地扼守住那边,占了这洋河两侧呢?

突破了宣府,就只有内长城还能成为一道屏障。从战略上来看,以后宣府和大同都难以再成为威胁。

“虞台岭败了一阵,不能再败了!”朱厚熜抬头凝视向杨一清,“宣大边军士气,经不起又一场大败。不然,诱敌不成,当真会兵败如山倒。”

杨一清点头认同:“虏酋既然大异往常,自当临阵机变。故此,如今就是以洋河北岸为预设战场。本就要野战围敌,在宣府西面又或怀来,总要能够出城败敌。”

“这口袋却松了些。”

“臣已命郭侯遣李瑾增援柴沟堡。他渴战若狂,可令他率兵自野狐岭,绕去虞台岭北面。”

“李瑾……他能带多少人?”

“最多一千五。”

“即便他有荷叶山据守数日之勇,也堵不住那么多虏骑一心北逃,虞台岭以北一马平川,没有关隘好堵住人。”

杨一清指着张家口北面的群山:“那便只有弃了龙门卫以东以北诸寨堡,各自率军冒险绕到张家口北面。能成,也是无法转运粮草。宣府败敌,两翼合围,时机上不能有差分毫。”

“粮草……”朱厚熜转头看向另一边的张镗,“有没有法子?”

“若定计如此,臣亲去开平。”

“你有把握?”

张镗只是很坚定地说:“三千将卒,一人一日两升。臣必令倾力备足三百石粮,运至张北东面白庙滩。”

朱厚熜眼睛一亮:“在那里有人?”

“昔年北平行都司兴和所麾下,有几户留在了张北。”

朱厚熜看向杨一清:“细细计议!”

昔年京城北面长城之外,曾有一个只存在了十二年的北平行都司。

现在张镗呈奏着他在大明实土之外能够动用的有限力量,宣府镇城内的几人根据战局变化重新制定方略。

而在怀来,唐顺之重新开始督理粮饷——王宪有太多军务要处置,洋河粮道受到俺答大军的威胁,已不稳妥。而万五京营大军除了两千人护驾急行军先去宣府,剩下的人也在堆往宣府。

从京城那边源源不断运过来的粮草规模庞大,都在为一场大战做着准备。

“三日后才会到龙门川?”俺答仍在万全右卫,闻报哂笑一下,“三日后,肯切也该到了。”

土默特部当真就只有一万多能战之兵吗?

强攻虞台岭,死伤确实不少。突然的变奏,会让对手措手不及。再度变奏的话……如今明人重兵屯在宣府镇的西北面,该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正运过来吧?

宽阔平坦的洋河两畔,更适宜草原精骑驰骋。仍旧不得不保留着的那些北岸小寨堡,还有那仍旧重兵把守的张家口,里面的人难道不要吃粮食?

都将是土默特部的。

他也在等,等他哥哥也攻入了大同的消息传来。

只对上已经败过一阵的宣府明军的话,俺答才有绝对把握!

在井坪西南,烽火终于燃起。

俞大猷看到了虏骑。

不是从偏关河而来,而是从乃河堡方向而来。

乃河堡怎样了?

衮必里克看见那明显是临时才筑起来的山寨,再度问向旁边:“汉人皇帝选的武状元?”

“是的济农,之前抓的俘虏不是说了吗?朔州的官,都讨厌他。”

衮必里克有趣地笑了笑:“想效仿去年让满受秃吃亏的那个李瑾吗?刚刚练了半年多的新兵,不知天高地厚,先碾过去!那边就是这边什么西路守将躲着的井坪了吧?”

“正是。”

“每年都派人到帐中送上礼物的货色,哈哈哈哈。”一路已经破了三堡,衮必里克现在志得意满,“快些打!再拔掉这两个钉子,前面就是桑干河谷了。先抓到这什么武状元,再挑着他的头颅去这几年开垦了好多地的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