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寇边,出征(第2/4页)

朱厚照从登基起就生活在北元那个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威胁下,而嘉靖一朝,面对的北面敌人中最强悍的实则只是北元右翼三万户之一土默特部的领主俺答。

从嘉靖二年之后,俺答再一次对大明出手了。

小规模的寇边劫掠几乎年年有,这一次的阵仗算是大的。

朱厚熜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急不来,还没到算总账的时候。

“速速议一议,把旨意和军令都传过去吧。”朱厚熜顿了顿之后说道,“守土有功者,朕不吝封赏。”

他信任杨一清那四年多在三边打下的基础,也把主要的决策放给了他与王守仁两人。

前线有前线的常规应对,军务会议这边则会给出更系统的调动部署以向俺答释放压力。

而朱厚熜不希望那边永远只敢据城固守、任由北虏于乡里间大肆劫掠。

皇帝确实不吝封赏,新朝已经有因军功新封国公的先例,如今又封了一批县爵。

现在,大明这批新县爵当中的十个正在密云。

朔州卫的指挥使何勲带了三百人守在一个真正的据点,他不知道自己担任防守任务的井坪路正遭受入寇,他现在的精力全放在眼前的演习上。

守军不知道演习真正结束的时间,但这些天,咸宁侯的麾下越来越活跃了。

“何将军,真要反攻石头山?”

何勲咧嘴笑道:“怕什么?咸宁侯用了麾下一人可兑守军两人的漏,石头山那边可丢得本将不服!虽不是本将丢的,但他们若又用这法子聚了大几百到本将这里,那岂非本将也要输得冤枉?现在明摆着,陛下和杨总参也不想我等只是龟缩守着。”

“可咱们若想成功,只有不被察觉之下摸进石头山寨子两百步之内才行。那里并无草木遮蔽,这……”

“只有一个法子!”何勲眼睛亮亮的,“咱们假装运粮的,钓他们来劫!拿了他们的人,再换上他们的衣服,假装得胜回营!”

他在尽力发挥,他原先的两个部下,现在一个缩在井坪守御千户所里,脸色有些苍白地说道:“只要井坪不破,你我就有功无过!鞑子若要撤,难道我等还能追击?若是出城摆阵却败了,死罪!”

“但是李参将来信……”

刘铠板着脸呵斥道:“本将也是参将!李瑾想要本将与马邑那边李鉴一同合兵围之,怎么围?加起来也并不比鞑子兵多。若败了,朔州尽失!”

大明的边镇防线实在太长了,而蒙古骑兵却一般只是合兵集中攻击一处。若是啃不下来,就在附近劫掠一通扬长而去。

想围杀大量骑兵?

刘铠说道:“回信李瑾,井坪路诸堡不容有失!鞑子大举寇边,若是朔州守军尽丧,焉知北面大同、南面太原不是另有大军窥视战局、伺机而动?”

在东面,李瑾带着千余人正往西行军。

朔州是山西防线的腰腹,朔州若丢了,大同有被北、西、南三面夹击的危险。而若是北虏胆大,更可南向太原劫掠。

“再提提精神,今夜百户村旁荷叶山安营。”李瑾看了看身后行军已显得有些疲惫的麾下,然后又望向了前方,目带忧虑。

探报确实看见了一望无边的大军,这次非同小可。

但哪怕没过万,如此多的鞑子南下,绝不仅仅只是想劫掠一番了事,那可划不来。

而若要退敌,只是固守的话,无法对敌军造成伤害,那他们在朔州肆虐数月,就算城池、寨堡不失,不是仍算大败?

若要退敌,必须胜一仗。

刘铠、李鉴能懂得这一点吗?

队伍还没到荷叶山,井坪堡那边刘铠的回信来了。

李瑾看得面色铁青:难道忘记三年前大同总兵的故事了?

那一年,也是北虏大举来犯。大同总兵杭雄也是这种策略,后来若非杨总制亲临大同坐镇大局,鞑子会那般轻易退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