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不要慌,不是叛乱!(第4/6页)

传信骑兵马步不停,一直穿巡于寨墙之间。

新科武进士们看不见外面远处的情况,但都感觉犹如在战场。

而在这北京城南郊,此刻许多位置的山间、村头,有不少人都愕然看到了一队队全副武装、还拉着战车铳炮的官兵。

若不是那大明三辰旗已经让许多人熟悉,他们几乎要慌乱起来。

如今行军的官兵,全都急匆匆地赶路。没有侵扰什么百姓村庄,前方开路探查的若遇到有行人、乡民,也只是先提醒:“官兵行军,莫要阻路。”

谁敢阻?

“……难道鞑子要打来了?怎么这么多官兵?”

“……不知道,赶紧回去告诉甲首。”

在夜里先夜行军赶到事先要求的地点、现在又在上午突然出现于北京百姓视线中的官兵给北京南郊诸县的知县及顺天府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但是一清早到衙门里的时候,就见到了传旨的太监。

天子脚下当父母官真不是人干的事!

说什么要认真应对,检验顺天府对突发军情的应对,事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扰民吗这不是?

但他们也清楚,既然是参加大比的武将,一心只想最快速度、最齐整地赶到五军营大营,途中自然不会去滋扰什么当地。

这个考验,无非是看各县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政令到乡里,官吏们能不能高效率地去平息民间议论、猜疑、恐慌。

“真是要了亲命!差役有回报的没有?马上就要收秋粮了,别真有吓得逃难的!”

良乡知县简直要跳脚骂娘:陛下你……折腾啥啊?

此时此刻,京城内外,王佐和张镗也都在各自衙署内严肃坐着等各路回传消息。

“接下来这几天,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各地选武将入京大比,封县爵等事只在军伍中。今日行军、五军营枪炮齐鸣,下月两军演习,看看是哪些人在假传谣言,哪些人尤为热心,把北京城内外蒙古鞑子安插的探子能查出多少查多少!”

五军营大营内,杨一清抽空问张经:“诸边都通传到了吧?”

作为兵科总给事,所有与军务有关的奏疏,张经都是知道的。他点头回答:“都有回报。虽说选武将入京大比一事称不上多机密,但若因一些有心人造谣,还真可能传到漠北,让北元以为京城生乱,有机可乘。”

他苦笑道:“虽说早就有心准备,但下官实在不明白,为何不先通传各县官民,把事情说清楚呢?”

嘉靖三年的五军营之变虽然平息得很快,但京城突然出现数万兵马“调动”,在这推行新法至诸省的第一年里仍然十分敏感。

杨一清见多大场面了,闻言只淡淡说道:“自是利大于弊。若有志绝了北元大患,北京离宣府边镇如此近,军情不会少。多演练一些,北京官民不至于遇事惊慌失措。北面若听信了一些谣言,有心算无心,今年我大明的草谷可不好打。而这京营大比后,官兵军容之齐整,京营操练之切,自然也会传到地方。清丈田土、改革军制之时,有些人若仍旧不甘心,那也要掂量掂量。”

张经缓慢地摇头叹气。

他是在四川经历了高克威那档事的,当时四川的紧张,他仍旧记得清楚。

虽然说朝廷有诸多考虑,但老百姓只要看到大军,总会以为要打仗、总会害怕的。

“皇帝驾到!”

就这时,朱厚熜御驾终于也从皇宫来到了这里。

杨一清、顾仕隆等人在营门这里已经等候很久,见到打前来通报的太监和禁卫,又往外迎了百步,望着远远行来的御驾。

朱厚熜已经到了五军营大营,行军最快的一队也已经到了距离目的地的三里以内。

等朱厚熜到了五军营内,登上了营中央专门用来瞭望的高塔,远处已经有了一队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