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享受”政策的一年(第2/4页)

高拱克制着一点小骄傲,嘴角却忍不住微微翘起来:“爹要的字典虽还没买到,儿子已经反复读了四期《明报》,大多还是能认识了。”

高尚贤看着他,随后道:“今年河南大概也要如广东、山东一般,有乡试恩科,好好用功。”

“有爹在家指点儿子学业,儿子有信心!”

高尚贤也是进士出身,教儿子是足够了。

而这时,他看儿子指的那个内容,心里其实从之前开始就一直在翻江倒海。

这第五件“实事”,只怕会引发不小的波澜。

【嘉靖五年第五件实事,从今年起全面落实官员夺情制度,以日易月。学成出仕,是为忠君治国平天下。忠孝难两全,官员遇丧须丁忧者,皆以追赠至亲亡者恩衔,夺情复用。存哀于心理政安民,光宗耀祖兼顾国事。】

丁忧,是官员们无法回避的一个槛。

守制服丧,不是说不能再复出,官品仍在。但是离开二十七个月,官位自然早有人。再要出任,就得候缺。

遍翻史册,其实官员当中真正守制和被夺情复用的,其实唐时大约是五五开。而宋后,尤其是理学兴盛后,被夺情也大多推辞,不守制者名声堪忧。

如今这第五件实事,虽说有“夺情”这个幌子,有追赠恩衔光宗耀祖了的借口,当真合适心安理得地以日易月之后继续做官吗?

这只怕是陛下对如今礼法的一个小试探。

他谓之“实事”,却忘了夫子是怎么骂宰予的吗?

这贺词的后面,还有五件实事。

从官府公文开始规范简字,让更多孩童更易识字读书:会不会有争论?民智尽开是好是坏,历来争议都不小。而且,这不是会让科考越来越难吗?

改进印刷技术,让书籍刊印成本降低:这自然是要和简字搭配,那个上一期里刊载出来的获封乡爵的工匠郑魁,那印刷机和新字模的技术,只怕民间一时半会掌握不了。

河道衙门勘绘黄河全图,陛下悬赏天下求问黄淮水患良策:这件事没得说,如果今年能完成这个阶段,将来真把黄淮水患控制住了,那是千古功德。

群牧监设牛骡所,于各地试行牛骡平价租卖,以应农时:这牛和骡马确实都能耕地,各有优劣。惠民事好,但只怕推行不易,大明还是太大了。

各地驿站改归通驿局后,通驿局将逐步接待能力、递送能力更强的驿传体系,送信、投宿、用车用船等逐渐对百姓开放:书信这么私密,需要书信来往的也大多是官绅。这通驿局莫非又是陛下的另一个眼线?若信件被拆看了,那怎么办?而普通百姓大多一生都不出县乡,也用不着什么投宿、车船。

想来想去,高尚贤觉得这通驿局将来只怕还是以做官绅生意为主。

也许还有商人?

“前五件实事,今年力争办成;后五件实事,今年打好基础。值此新春佳节,朕也跟天下臣民道一句新年好。盼望到年底时,天下臣民也都能在心头道一句今年确实后,明年春节过得比今年更心喜。”

高尚贤看完了,微微张着嘴。

皇帝给天下人拜年,这还真是头一遭:因为这报纸,现在不仅各府县绝对每一期都要关注,哪怕是乡里老农,也都知道有了这么个玩意。识字的童生、有点身份的秀才,莫不以宣扬报上内容为乐。

所以老农们也会知道,陛下给他们拜过年……

“爹,您是怎么考虑的?”高拱眼睛明亮地问道,“夺情那件事?”

亲儿子和亲孙子并不是对过世两个月的老人家不孝顺,但他们毕竟也是亲父子,不必避讳一些话题。

高尚贤皱着眉:“你用心温习功课便是!”

他觉得这些事还轮不到儿子来考虑,况且他现在明显是想怂恿自己不丁忧了——以日易月的话,高尚贤已经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