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嘉靖五年终于到了(第3/5页)

“……还是寺庙好。”

王慎中心想这通驿局只怕就是拿捏了这种心思,趁机赚大家的钱。

最终便分道扬镳。

王慎中并不是出不起这银子,他家境不算差这次作为新科举子也领了一笔补贴。

最主要的还是感觉这一路上龚用卿太能闹腾了,与他继续住一起,只怕有碍备考。

这个时节,京城里的人都在准备过年。

王慎中也带了个家仆,此时行走在京城的街上,仆人学北方人将手拢在袖子里问道:“二少爷,找旅邸、庙寓,还是干脆找牙行帮忙租个民宅?”

“庙寓吧。”

他也不想去麻烦任何人。泉州出身在京城的人,王慎中其实也识得几个。

眼看天色已经快黑,他们也就只能在这东城附近寻找。

京城内寺庙不少,这些寺庙原先就是许多官员入京时喜爱投宿之所。

现在到了年底,龚用卿猜得没错,各处庙宇住的人确实很多。

“你们若不嫌晦气,便去智化寺看看吧。”

“晦气?为何?”王慎中听到这京城人这么说,不禁问了一句。

那人被拦路问了一下,此时闻言便笑,“显宗入了太庙,这智化寺岂不晦气?这位兄台也是入京赶考的吧?那智化寺,乃是英宗年间王振所建,英宗所赐报恩智化禅寺之名。”

王慎中顿时懂了。

陛下藩王继统,登基后既迎了景帝入庙,更让于谦陪祀左右,他对于英宗昔年叫门旧事的态度明显。

皇帝的态度如此,下面人自然会避嫌。

这智化寺也许原先香火很旺,这几年只怕是越来越难了。

“……原来如此,我却不忌讳这些。若这第一次应会试不中,那也只是不才学问不精。”王慎中做了做揖,“多谢兄台了,还不知兄台尊姓大名?我观兄台仪表非凡,你我年齿相近,莫不是也是赶考举子?”

“不敢不敢,在下高中元,今年十六。”被问话的确实是个年轻帅哥,此时笑着回答,“来年确要应考,在下却不需赶,本就长居京城。”

王慎中颇为震惊:“高兄年方十六便已是举子,足见学问惊人!今日相识,慎中幸甚!”

“左右无事,我领王兄去吧。不知王兄年齿?”

“惭愧,不才虚长高兄一岁。”

“……那你叫什么高兄?”

“高兄弟这名字,来年必定高中,不才将来也要称高兄的。”

“嗐,家父倒是劝小弟三年后再考。”

“哦?为何?”

高中元是个非常直爽的性子,一路上就跟王慎中聊了起来。

原来,这高中元也是官宦子弟,他父亲现在担任太常寺少卿,还是个正四品。

至于为什么三年后再考,一来高中元还太年轻,即便中了进士只怕也会因为年龄先磨炼几年,不如三年后考新学。

王慎中听得心中一动。

朝廷高官现在都教导自己的孩子三年后以新学进士再出身吗?

到了智化寺,果然门庭冷落。

生意上门,智化寺的知客僧人极为高兴,热情得不像话。

但王慎中感觉他们的热情似乎是对高中元的。

太常寺是负责与祭祀有关的诸多事的,王慎中估计着,这智化寺以前莫不是官祭寺庙?智化寺对太常寺的官员很熟悉?

“贫僧必日夜向佛祖祷告,祈愿二位施主来年高中。”

“那就不必了。”高中元颇为潇洒地挥了挥手,“王兄,小弟还得及时归家。今日相谈甚欢,过两天再来向王兄请教。”

“高兄热心快肠,慎中感激不尽。”

“些许小事而已。那就告辞了。”

等高中元离开,王慎中依旧感慨着:“高兄风度,令人心折。”

知客僧附和道:“高公子名满京城,岂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