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广收天下士子之心(第4/5页)

更何况,明年会试就算不强求,如果有考生用这简字和新体例来答卷,阅卷官和陛下会不会另眼相看?

前程当前,龚用卿涩声问道:“惟中兄,我看也不必去麻烦左邻右舍了。兄若不弃,今夜不妨围炉夜话如何?”

他妈的,还好今天没找到住处!

唐枢看着他幽幽的眼神,不由得有点头皮发麻:“廷议兄……莫不是打算秉烛夜谈通宵达旦?我可是累了一天回来的。”

“惟中兄跋山涉水的身子骨!”龚用卿顾不得颜面了。

唐枢扭头一看,只见这几个福建泉州府来的举子个个都露出那种恨不得把他生吞的目光,不由得苦笑一声:“实不至此……”

刚刚才颁布的简字,怎么可能要求明年用这个新规矩答卷?

当然,他也清楚,如果仍旧只看学问水平,但后面排名时把某些有心人排得更高一点,谁又知道朝廷为了推广简字会不会这么做呢?

排名也很重要啊——对许多信息还比较闭塞的人来说。

唐枢只想睡个好觉:“诸位看这后面:吏部尚书王琼谈命官擢升。”

第一期明报并非只有那“四衔”一篇文章和诸多企业的广告,实际上六部都在上面亮了个相。

而王琼谈命官擢升,所传达的一点十分简单:考功法之后,朝廷对于官员擢升会有明确的实务考功。

也就是说,以后清流不会吃香的,假如想升到高品的话。

还有一点,大明现在是官太少了,吏太多了。事情都交给吏去做,官清闲,事也往往办走样。

广东山东多开恩科、年年乡试,这都只为了指向一个方向:以后有品之官会更多,但都会有更多具体实务职责。未入品的吏员自然仍旧会有,但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了。

既然要更多官,科举自然会取更多士。

“故而,只怕这礼部关于明年会试将作何安排,也会在后面择期刊载于《明报》之上。”唐枢对他们说道,“都说今年赶考举子远多于往年,但仅以局势而论,只怕明年会一改只取贡士三百余之旧制。陛下求贤若渴,廷议兄,你们实不必如此着紧……”

“这是刘总河之论断吗?”

“……我猜的。”

龚用卿他们不信,都心跳加速地看着唐枢。

他敢不温习功课,他肯定知道什么!

唐枢当然不能说真话,哪怕那也只是刘天和猜的。

可去年谋逆大案抓了那么多官绅,新法推行到全国在即,朝廷难道不会大肆收买人心、消解士绅阻力吗?

广东一省,官额就近万啊!

唐枢更不敢告诉他们,刘天和的猜测甚至更为大胆。

往年里大约是举子三四千入京赶考,十中取一。

今年只怕是五六千举子入京,大半将留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

只有那些仍旧死脑筋一定要考中进士才肯罢休的人,会错过这一次机会。

唐枢抄录的《明报》上面,信息量太大了。

他真的被龚用卿他们死皮赖脸地缠了一晚。

这些结伴的举子,都是年轻的,最大的就是二十八的唐枢。

年轻人能熬。

而太阳升起之后,进入到后半段的国策会议今天还真讨论到与科举有关的一个议题。

“臣总理国务,今后三年是新法之关键三年,朝廷与地方都需要甚多能用事、肯建功之官。三年内如何使天下读书人研习简字、新学、新文体,是长久之策。当务之急,臣奏请陛下,议一议明年礼部会试是否也如广东、山东乡试一般,设正副榜。副榜亦赐同进士,可任七品,正榜可殿试。殿试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不变,然一甲可否取二十四人,以彰二十四参策之名望、鞭策其锐意进取?”

一甲,向来就是三人:状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