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人才是最重要的(第4/4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朱厚熜想通了,他该布的局,不是只想着减少多少敌人,而是应该鼓励和吸引多少同志、同道。

人才是最重要的。

“陛下,嘉靖五年将近,新法如何,要有个决断了。”杨廷和放下那本《嘉靖字典》之后开了口。

朱厚熜看了看他们,而后说道:“这件事,放到殿试之后。新法推行之前,首先还是衙署变革。各省总督和左布政使都陆续入京了,重臣们不能对新制诸多不解,各省也需要更多佐官。此外,各大官营厂行也还在组创,朕要先把许多道理和方法与他们讲清楚。”

杨廷和看了看朱厚熜显得有些疲惫的脸,忽然叹了口气:“快五年了,臣须发皆白,陛下也穷心竭力。臣等惭愧,许多事分不了忧。”

朱厚熜笑着说道:“不能这么讲。朕御极四年多,卿等也着实劳苦功高。只是大明内忧颇多,朕那猛药是有些让卿等难以消受。如今叛乱才彻底平定,广东、山东也初有新意,陕西山西洋薯颇受百姓称道。朕细细数来,除了一战之后多了些能战敢战之官兵,也只有这些许功绩。”

站在他这个皇帝的立场,收获自然不止这些。

皇位和皇权更稳了,敌人毕竟被清剿了一大批,天下对于新法和新学的推行决心再不怀疑、再不敢轻易抵抗。

朱厚熜而后就吩咐道:“这些事,都在年底的国策会议上再谈吧,各省总督及左布政使也列席听议。先说说这《明报》的事,推行简字、晓谕新法及新学精要,还要靠这《明报》。”

为《嘉靖字典》而准备的活字和一些熟手自然不必闲着,礼部也有了一个自己的官营商号明报行正在筹备。

过去四年多里发生了那么多事,大明朝野对于太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迷茫的。

诸多是是非非难以尽述,朱厚熜也终于要像崔元他们期待的一样,考虑一下自己、新党的名声,还有民间对于新法以及许多事的舆论。

一份报纸是需要的。

嘉靖四年的十月初,许多重臣正在陆续进京。

杨一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费宏也再次来到这里,而王守仁与严嵩正在路上。

湖广、江西二地叛军残寇最近才刚告完全平定,但嘉靖五年将近,朝野都在留意着地方重臣们进京之后朝廷的动向。

或者说,皇帝如今的意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