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怼孔?杀孔!(第3/4页)

朱厚熜脸上笑容不改:“这么说,你是想留京了?朕若再遣你去地方呢?”

张孚敬点了点头:“臣自然是想留京常伴陛下左右的,只是陛下擢臣于微末,臣自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

他虽然已经明知自己会去山东,但还是要这么说一下。

谁不想位极人臣呢?张孚敬并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他是从广东“杀”回来的,自然该有冲劲。

但是该表的态,张孚敬也不会含糊。

朱厚熜点了点头:“既然知道朕还想遣你去地方,以茂恭之才智,知道是何处何职了吧?”

张孚敬做了做样子沉思了一下,而后问道:“陛下可是要臣去督宪山东?”

“正是。”朱厚熜目光锐利了一些,“茂恭以为,去山东后该当如何行事?”

张孚敬自然知道陛下已经有了章法,但现在这么问,就是不再只把他当做一柄快刀了。

在广东这近三年,张孚敬的能耐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心里是这么想的,因此又思索了一阵。

这一次,是真思索。

皇帝在考较他。

如果只接受命令,那么到了山东,奏报需要时日,诸多处事分寸就未免拿捏不准。可若是他能精确地领悟皇帝的意思,那么以他的才智、阅历,自然能把握好这种分寸。

他是广东新法的功臣,让他去总督山东,在如今的情势下自然还是为了新法。

而新法目前最大的困难,无非是张佐之前所说的那句“诸位参策也很为难”的事。

对勋戚和藩王,甚至对一些可能的谋逆兵乱,都已经有了参策总督地方以及京营选锋的应对。

可是陛下要的毕竟是大明正常地运转下去。

广东增加那么多官职,在广东主事的张孚敬是最清楚的。增加官员的真正目的可不只是为了分化广东官绅以及收拢人心,广东衙署改制后,最大的目的反而是想提高公务处置的效率。

而在广东之外,诸省仍旧是官少、吏多、诸事派役。现如今,各地反而强行踊跃,翻出许多陈年旧账来积极处理,事情会多得让吏役“苦不堪言”,还涉及到诸多不明事理、易被鼓动的百姓。

皇帝要推行新法的决心难道还不够明显吗?对五军营之变及四川谋逆一案的处置、那么多高官被抓捕问罪的手腕还不够强硬吗?

这些人之所以还敢这么干,是因为这一次涉及到的人确实很多,而且都是地方直接与百姓打交道的官吏,还都打着支持新法的旗号。

法不责众倒还在其次,可是他们确实是在“支持新法”啊,顶多是“急切”了些,在嘉靖五年之前就先踊跃着做了些准备工作,也不算是真正提前在各地推行新法了。

这是老油条们集体默契地给朝廷出难题。

这次若是又集体办了他们,且不说地方事务暂时要拔擢多少人去顶替,大明有没有成千上万的基层官吏储备。单是一点就很棘手:将来诸省推行新法需要的是勇猛精进之人,可这次他们是在支持新法却受到惩办,以后再上来的人自然会保守谨慎。

张孚敬想了许久之后开口道:“臣去山东,陛下宜予臣殊恩,使天下再明陛下变法图强之决心。臣去山东后,便督宪衍圣公府多年来有无不法事!臣自去岁末欣闻陛下实践学,这半年来亦有所得。臣既然要督宪山东,当有一疏奏呈陛下御览。”

“哦?”

朱厚熜记得张孚敬是怼过孔家的猛人,但不记得他是如何操作的。

现在,张孚敬难道是真的在接触到实践学之后这半年里已经就思考过该怎么改革儒学、为实践学开天了?

朱厚熜的这声哦,又是上位者腔调,而张孚敬也自信地回答:“陛下言今人胜古人,臣虽惭愧,却也备受鼓舞!天下士人该有此等锐气,儒学也并非一直是一味内守、不言开拓之学问。今时士子人人妄自菲薄,学问不敢称达越先贤,治学处事又大谈六经注我。种种乱象究其源头,乃是尊孔过甚、祀以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