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国丈之威猛恐怖如斯(第4/5页)

“没有错啊!杨参政不是亲口对咱们说的吗?”

“傻不傻啊!买下来更划算。”

“你才傻!原先惠州的桂府尊正在定那些杂税明年之后是统一交多少钱粮,我听有人说,是要田底算一道钱、田面还算一道钱的。”

“那岂不是咱们自家的田要交两道钱粮?”

“不懂……但杨参政说了,是田数过了个数才会算两道钱的,那是专向大官富户收的!”

“官老爷能有这么好?别痴心妄想了!”

“……”

朝廷规定的诸多岁办、坐办,现在户部是要向广东付银采买了。地方上的一些官府支出也由广东户厅承担派付,大型的一些工程由户厅向皇明记劳务行及其他民间商行采办,剩余的杂税、徭役都在编审、统一为一笔地方杂税。

这笔税钱是要怎么征收,朝廷与广东还在商议,反正是明年之后的事。

现在老百姓们热议的还有另一件事。

“裴里正,你说的是真的?真给工钱?”

“张老爷是这么跟我说的。”这一里的里正回答道,“过去县里都是盘剥我们这些里正排年,但张老爷说以后变了,靠田赚钱恐怕不如靠包下采买赚钱。但工厅掌厅说了,商厅现在虽未成立,商号牌照章程却已有了。包下了采买,是要记账核账才派尾款的。雇工要给工钱,不然牌照就没有了。”

“皇明记呢?也是这样吗?”

“皇明记自然也是如此,不过,听说皇明记现在都用的夷人做工。”

“为什么用夷人?有钱为什么不给咱们挣?”

“……这我就不知道了。”

“……”

皇明记从南洋一船一船地,已经拉回来近三千夷工了,由人专门约束着,住在同一的营寨里,做着最耗人力的活——整修广东驰道。

现在,梁储的姻亲张家的家主张廷波只听魏彬轻飘飘地说道:“张老弟,你放心便是。若皇明记什么都揽下来,广东士绅富户没了出路,那哪能行?不说还有很多采买,你们尽可去工厅呈递申请招买,便是我皇明记海贸行这边,也有很多采买。”

“原来如此,那我就好向其他商号的掌柜说了。”张廷波陪着笑,“今年海贸行仍要造船,买货?”

“自是如此,去年风大,毁了好些船。”魏彬笑道,“汪抚台去年招降的杨三、戴明,一个去了京里做陛下的供奉,一个还留在广东。官办造船厂里造办之力有限,海防道又需要许多船,咱家已经奏请了陛下,能不能试开民间造办海船,专供皇明记海贸行。旨意虽还没下来,但应该是可以的。”

张廷波心中陡然一荡。

其实私造海船一直就没断绝,张家自己就逐渐累积起了不小规模的船队。

但在船只形制上,还是尽量避免逾越。如果有了这个“牌照”,那就能造数百料的大海船了?那样的大船,若是全部采买,一艘大船就是千两银子为单位。

魏彬点到即止:“大势浩浩汤汤,张老弟既是素明海上风向的,你这广州行首可得多出力了。海贸行的船员、工人,可不会雇用夷人。如今究竟如何厘定赋税虽还没定,但终归是与田亩、人丁有关。依旧藏着那么多隐田隐丁,有害无利。识时务者为俊杰,眼睛还只盯着田地的,何异于傻子?”

诸办采买正在广东滋生无数巨大的机会,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广东真实的人口要如何平衡于农业及工商业之间,正在经由新规矩来调节。

而南下督巡广东衙署改革的孙交现在有点尴尬。

“恭喜九峰公,老当益壮啊!”梁储一脸好笑地看着他,“这喜讯,还是得呈禀陛下才是。”

“……”孙交其实在广东无所事事,避风头而已,谁知一避就避出问题了,“梁公莫要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