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兄弟,你被演了(第3/4页)

做新法党魁很吓人的,虽然不大可能兄弟俩一个做首辅一个做兵部尚书,但兵部左侍郎就好很多。

恐怕王宪在许多事上也不会过分为难杨廷仪。

“那便这样安排吧。广东今年遭灾,年内稳定秩序为主。新法非过去一二改良之策,如何于广东分步施行,大司农很关键。吴廷举还不知如今国策会议上诸多情形,宗渊,你为他补补课吧。”

“臣领命。”杨潭如愿以偿,笑着回答。

这确实是比较有趣的,国策会议和朝堂似乎成了两个世界,每来一个新人都要晕头转向一两个月。

这一点在李充嗣和姚镆身上已经充分证明过了。

李充嗣还好,虽然到会当日就是杨慎于广东猪突猛进、杨廷和喜当党魁、陛下抛出《大明财税制度草案》,那毕竟也是一开始就参加了老年理论研讨班的。

姚镆到任后完全是懵的,一参会就听他们完善剧本、学习新法、交流天理物理人理学说……

只能说,对新参策的补课很重要。

于是当晚杨潭邀请了吴廷举到府上,席间只是闲谈,而后就被请入了书房。

杨潭还认真叮嘱了心腹管家在门口看管其他人别靠近,随后才看向紧张起来的吴廷举。

“大司农,究竟是何秘事?”

新法的方向定下了,杨廷和“权倾朝野”,户部尚书请他过府,竟在书房秘议大事?

吴廷举感到有点害怕。

杨潭有了些恶趣味,严肃地说道:“献臣,此事十分要紧。盖因你曾任职广东,又奏请行了《番舶进贡交易之法》,故而请你来商议!”

吴廷举紧张地问:“与广东新法有关?可是广东又有急奏,需要兵部……”

他越想越离谱,定国公都去了,莫非湖广兵真需要南下了?

那么兵部就得安排好粮饷转运!

“确与广东新法有关。”杨潭凝重地说道,“这倒只在其次,要与你商议之事,更是牵涉到大位!”

吴廷举冷汗都出来了:“已经如此严重?广东有这么大胆子?”

朝廷定下来一定要行新法、旧党败退的消息不至于已经传到广东了吧?那得是急递加急!

但也说不准……这么大的事,有人连马传书呢?

也不对啊,反应不该有这么快……莫非是数日前就因为广东大兴诉讼出了大事?

杨潭今天心情很好,所以表情严峻:“献臣知道事情轻重了。我是奉陛下之命请你过来的,你若要听,那此后可就没了退路了。若不听,尚可明哲保身。献臣,怎么说?”

吴廷举纠结无比。

形势很复杂啊!参策以外,谁也猜不透陛下对新党、帝党、旧党究竟是什么态度。

按理来说杨廷和现在得到信重了,但陛下又任命费宏去总督杨廷和老家四川,现在帝党的杨潭又拉着他密室商议大事,还说得这么吓人!

但既然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不听那不是不给脸面?官做到头了!

吴廷举咬了咬牙回答道:“大司农但请直言,下官必为陛下分忧!”

杨潭还看着他,似乎要分辩他话里的真真假假。

过了一会才咧嘴笑起来:“恭喜献臣升任户部尚书,参预国策会议,我是奉陛下之命来给你补课的。”

吴廷举呆了呆:“那大司农你……”

“我补任阁臣。”

“……恭喜。”

“同喜。”

吴廷举的心情很复杂地看着杨潭。

虽然不是自己想象的大状况,但做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烫屁股的差使啊。

“……不知补课是何意?”

“我倒不是有意吓唬你。”杨潭叹道,“陛下心如明镜,知道众参策举荐你是因为你足可被信重。当年就能奏请行《番舶进贡交易之法》,你也是敢为人先的。只是今后朝堂容不得摇摆不定,你也要心中有数。如今国策会议上情势,你听我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