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这士绅啊,就如同韭菜一般(第3/5页)

最主要的是,定国公南下!湖广一万精兵随时待命!

朝廷不怕广东乱起来。

既然发出了这样的旨意,吏部应该已经在做着诠选,随时等待往广东补缺吧?

过河卒子接了旨意之后对着高忠行礼:“广东巡按御史解昌杰受贿索贿已然认罪,另有广东举子郑存忠等人俱已捉拿归案。高公公且稍歇数日,解送诸人进京。”

高忠看着威风凛凛的张孚敬不敢怠慢,但疑惑地问了一句:“举子犯案……要一同解送入京?”

张孚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高忠顿时心头一激灵:“咱家明白了……”

连定国公都派来了,关于广东的布置自然是关乎整个大明的。

他高忠是个跑腿的。

“请高公公去衙后歇息,本抚要去三司衙门宣读陛下旨意了!”

这是明旨,但又只让张孚敬一人接旨。

从此刻起,广东虽然没有单独的总督,但他已经有了这份权柄。

诸司皆受节制。

堂中十数个被拘来的士绅、富户脸色苍白地看着张孚敬一手持剑一手举着圣旨出门去了。

“……先押入牢中!”

“冤枉啊——”

高忠看着他们被带走,随后却对要请他去休息的人问道:“不知皇明记在何处?咱家没到过广州,还烦请引路。”

巡抚衙门的人心头一凛,心想只怕还有密旨,顿时恭敬地说道:“高公公请稍候,我这就安排人备轿。”

一声吩咐后就让人快备热茶糕点,然后有些讨好地问:“请教高公公名讳?高公公一路辛苦,抚台甚为严厉,诸多招待是要入账的,实在是……冒昧了……”

“这样啊。”高忠眼睛微眯,笑呵呵地说道,“咱家姓高名忠,忠心的忠。”

……

高忠在广州城并没有感觉到来之前以为的剑拔弩张,满城皆敌。

他不懂,所以请教魏彬。

“老祖宗,我还是不明白。”

魏彬嘴角是若有若无的笑:“可不兴继续这么叫了。”

“老祖宗哪里的话?以前您没少提携我,高忠岂是那等势利小人!”

魏彬心想还不是因为这皇明记?这小子总在乾清宫呆着,自然是明白皇明记可能十分重要的。

来拜访又没什么密旨,纯粹就是顺便烧一注香。

“还是叫咱家监事吧。”魏彬对他说着陛下为自己职位取的新名字,然后就问,“不明白什么?”

“……这广州,看起来挺祥和啊?听大臣们在奏疏里讲的,广东好似已经要反了一样。”

“笔法嘛,自然是这样。”魏彬笑了笑,“说情势紧张,那也不假。只是文臣向来以笔墨为刀枪,以言语为利箭。陛下若是只听其言、览其文,仿佛便有千军万马一般。实际上呢?高公公也看到了。”

高忠从远影楼的顶层望下去,烟火气十足,百姓看着还挺有生气。大概是因为……府衙县衙都在接诉状,有很多案子作为谈资?

“张孚敬真乃相才!”魏彬感慨着,“他便懂得言语笔墨不足为虑,这大明天下,只有活不下去的才会豁得出去。那些官绅富户高高在上惯了,颐气指使惯了,总以为平日里点头哈腰低眉顺眼的愚民定会随他们几句言语、几钱薄利就去做什么。殊不知,百姓们也会因为别的什么很快又改变主意。有善粥,能伸冤,不派役,那便是好日子。”

他嘴角都是嗤笑:“再有惩办往日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这种热闹,那瞧着啊,更是解气得能饱肚子。没了这些真能豁得出去的人,乡绅富户又能做什么?他们的家丁又不是死士。一个个富了两三代,就忘记了自个儿的祖宗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田舍郎。平日里凑在一起吹嘘,嘴里讲着进退一心。利刃加颈,立刻屁滚尿流,你出卖我,我出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