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南方之忧、京城之喜(第2/4页)

熬着只会聚起一场大变!

三月初在御书房里定下的广东新法第二步旨意是先到的,此时此刻,新任广东按察副使、提督学政翟銮正和祝允明、唐寅、文徵明三人一同慢慢坐船南下。

“三位供奉一同得赐同进士出身,实至名归。”翟銮对于皇帝亲自提拔的身边人一点都不敢小觑,“祝供奉曾任职广东,如今三位齐下广东,不才提督广东学政,此去广东还要借此良机,一振广东学名啊。”

三大才子知道他是在试探他们去广东的差使,因此颇有点尴尬。

这个皇家万法馆供奉,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真的。

可是没办法,陛下新设的御书房太显要的,因此让这皇家万法馆也显得十分神秘。

祝允明是他们三个之中之前唯一一个做过官的,此时只能谦恭地回答道:“提学谬赞了,陛下隆恩,我等三人受之有愧。此时广东英才荟聚,杨知府状元之才,新科榜眼、探花都在,更有霍渭先、方叔贤等声望卓著之当地大儒,我们三个赐同进士出身哪敢妄谈学政。”

“吴中四大才子岂是浪得虚名?科途难说得很,张抚台不也是七试不中,一飞冲天吗?”翟銮满脸是笑,“此去山高水长,翟某有幸与三位供奉同行,要向三位多多请益了。”

“……哪里哪里,提学去年随大宗伯督宪东南,风采传遍江南,我等需多多请教才是。”

任他怎么问,三人的差使是不能说的,也不好意思说。

反正到了广东之后,他们就听张孚敬安排而已。

要做的事情……还真是处处游山玩水,看看广东的风土人情,吟诗作画,多写文赋而已。

这真不是身负什么重要使命的官啊。

如果只是吟诗作画,在老家悠哉悠哉地不好吗?

就算是皇帝觉得把三大才子圈养起来作为什么宫廷诗人、画师,那留在西苑里,帮陛下的秀女们画像呈阅也比这个差使闲适一点。

祝允明看了看身体渐渐不好的唐寅:别一路颠簸死在广东啊。

……

魏彬在辞陛。

皇明记的框架已经搭起来,所属的七大行会,粮、盐、布、百货暂时都整理完成,经营仍然依赖原先各勋戚家的人手,只是稍作了一些调整。

而新设的海贸行,要去广东之后开始搭建。

至于转运行、劳务行,那是下一步的事。

“路过湖广时,跟谷大用碰个面。”朱厚熜嘱咐着他,“让他再暗中转告镇远侯,先做好准备以应万一。”

魏彬凛然听命。

广东如今是个火药桶,早稻马上就要进入栽种之时,大多数人丁已经从去年的十一月份之后应役到现在了吧?

若是赶时间需要交到北京的岁办、坐办还没完成,就会误了农时。

现在可不是百姓想方设法凑钱抵役的事,太多事毕竟需要人去做。

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广东完成的各项贡品,最晚六七月就得起运进京,那个时候又要用到大量人力负责押运,却又正是收早稻、种晚稻的时节。

早稻无望还能指望晚稻,若是晚稻也无望呢?

让湖广总兵镇远侯顾仕隆做好准备,就是应对那时候可能发生的万一吧?

魏彬不由得问道:“陛下,奴婢到了广东,是不是把转运行也筹备起来?只是其中人力……”

朱厚熜有点赞许地看着他,不愧是内臣里脑子最好的。

“抚宁侯在广西剿匪练兵,蛮夷俘虏不少。梁储在广东,船与货都不缺,交趾也不缺流民。”

“奴婢明白了,那奴婢要抓紧时间。”

朱厚熜点了点头:“去吧。再叮嘱一下麦福,派到广东市舶司的内臣,教提举安排的人做好账、例行看看账就行,别指手画脚自己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