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宴无好宴(第3/4页)

“暗中访查。”朱厚熜点头,“第二,东南大户与两广海商的合作,重点是因这次两广之变,有哪些大族家的商行,过去依赖两广海商销去海外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渠道断了。”

“是!”

“第三,张子麟到南直隶后第一封密奏,查遇害三官员无不涉私盐,官声亦褒贬不一,皆有贪墨、奢靡享乐之实。”朱厚熜眼里露出寒意,“这东南杀官一案筹划之人,恐怕还有一个以此为引线燃遍东南的局。纵非好官,也应由朝廷明正典刑!京营、两广精兵还需整备,年后才能到东南,你先去,帮张子麟再添一层震慑!”

王佐凛然大声道:“臣遵旨!”

这件事,他作为北镇抚使已经了解一些了。

张子麟应该不是为结案这样说,情况只可能是这被杀的官还真都是有可杀之处,或者说东南大多数官都沾染着相似的罪名。

那么眼下,东南应该就像一个躁动不安的火药堆,有多少人害怕被波及?

王佐先领命离开了,朱厚熜这才看向骆安:“驾驭这样精明能干的部下,吃力吗?”

骆安面有愧色:“若无陛下为臣撑腰,臣是镇不住的。”

“这句话说得极对!”朱厚熜却道,“既是朕命你做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你便有朕撑腰。朕花了数月时间,只用心在朝堂重臣身上。如今,却是需要震慑住勋臣,震慑住地方了!赵俊和石宝在两广用命,捷报已经传来。你和张镗,接下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锦衣卫和内厂给朕打理好了,必须如臂使指!”

“臣必定做到!”

本已是正千户的赵俊在广东守御东莞一战中立功,升任参将后又在第二次屯门海战中立功。

眼下,他就这么凭着潜邸旧臣的身份,先由陛下单独议功直接升任了广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暂署广东都指挥使。

而广东,并没有派新的都指挥使和总兵官,这意味着赵俊成了广东武官序列里的实质老大。

至于汪鋐,他的功劳要和张孚敬一起由兵部随后来叙。

张镗这个指挥佥事去两广历练了一番回来后,就调到了东厂。

原本在提督太监下仅设一个掌刑千户、一个理刑百户的东厂,现在正在进行改变。

首先是名字,由东缉事厂改为了内察事厂。其次,则是提督太监之外,这内厂也有了一个指挥使,正三品。张镗升了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暂署指挥使。

骆安并不知道国策会议是怎么通过这个改革的,但他从皇帝刚才对王佐说的话,和对他的这番叮嘱里,知道接下来就是陛下震慑住勋臣和地方、坐稳皇位的最后一步了。

领命离开,骆安在出宫途中看到了去往武英殿传召勋戚们的太监。

刚刚虚岁十六的陛下,在入京后真的是展露了远超过去王府中时的气度和谋略啊。

他看得出来,王佐那个精明的家伙是真心诚意敬服异常并不辞劳苦的。

两广一行,究竟有哪些事让王佐这个家伙心服口服?

……

今日命妇入宫,冷暖炎凉过于明显。

首先自然是要去表面地位更尊崇的仁寿宫拜见“昭圣慈寿皇太后”的,但这只是一个过场。

随后,还活着的长公主们、勋戚的妻子们、朝廷重臣的妻子们则又乌泱泱地去往东边的清宁宫,拜见邵太后和蒋太后,还有两位正在等待封号的长公主。

仁寿宫里,张太后却没那个兴致感慨什么,而是压抑着惊怒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今天早上皇帝照常过来问好时,多呆了一些时间。

用了很多委婉的话,说了很多尊敬的保证,但只有一个目的:东南有人杀官,两广又有战事,西北又快到了入冬时北虏寇边的高发期,粮饷堪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