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新旧时代在此交汇(第3/4页)

最终结果不会有任何问题,而过程则可大加利用。

老秦所说的嘉靖后来罢市舶司、进一步加强海禁,是不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之一?

所以朱厚熜不会容忍这件事沿着某些方向发展下去。

一切暂时平静无波,只不过锦衣卫内传出了一个几乎早就定下来了的事情:在日精门之灾后先清理锦衣卫内部的王佐调任北镇抚司。

两天后,吴廷举的奏疏呈上来了。

“番国佛郎机者,前代不通中国,或云此喃勃利国之更名也。古有狼徐鬼国,分为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鬼啖人肉。佛郎机国与相对。弘治以后,始有佛郎机炮,其国即古三佛齐,为诸番博易都会……”

朱厚熜又露出了黄锦熟悉的“大无语”表情。

他确实很无语,三佛齐就是马六甲南面苏门答腊一带的古国,吴廷举这个兵部左侍郎竟然认为葡萄牙人就是古三佛齐人。

因为初次视朝后空缺了一大批官员,他这个兵部左侍郎就是从当时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升过来的。

那个阶段朱厚熜是“信任”内阁的,让他们先解决这批空缺的问题。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对弗朗机人没什么了解的货:他真的不了解吗?

吴廷举的观点就是:其人狡诈,当诏令不予朝贡,令其退出屯门岛。若不从,则当遣天兵歼灭之,另敕令使其从满剌加退兵,勿坏朝贡藩国之谊。

朱厚熜问严嵩:“吴廷举之见与内阁票拟一致。”

严嵩自然已经看过,郑重回答:“既如此,陛下圣裁之。”

朱厚熜看着他,觉得他是“我已经提醒过你了”的意思。

更多的话,他似乎不知道,也似乎不能说。

朱厚熜皱了皱眉:你特么摆什么架势?非要我追问一下你知道什么?

可这个没意义,严嵩只是在尽着御书房伴读学士的本分,之前提醒让熟知其事的吴廷举也发表一下意见已经够有用。

再追问其他的,一句“臣不知”就能回绝。

像朱厚熜之前梳理推测的一些东西,很可能也仅仅只是严嵩自己的猜测。

杨廷和被“背刺”过一次之后,断然不可能与严嵩多么交心地合作。

假如仅仅只是严嵩的猜测,他能胡乱说出口?万一是被杨廷和误导了呢?

朝贡贸易……

朱厚熜不再想太多,直接对黄锦说:“既如此,准奏!”

这回应该不算是刑部大堂里那样的偷袭了,朱厚熜已经提前有足够的重视。

就把这当做一堂真正的实践课吧。

诏令就此从京城出发。

此时此刻,朱厚照驾崩后就被杨廷和他们驱离的弗朗机使团正在往广州赶路。

他们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朝廷诏令的驿路快传。

朝廷遣还皮莱资等人时,还退还了他们当初请求朝贡贸易的“礼物”。

这群人现在刚到浙江宁波,准备在这里采购一批大明货物才乘船前往广州。

“哦尊敬的赖大人。”皮莱资的贸易决心是相当坚定的,现在又拜访着一个重要的人,“我们这些外乡人,怎么会知道江大人有抢夺皇位的野心呢?实在是冤枉、冤枉!”

如今,他也已经能说一些大明的官话了。

浙江市舶司的镇守太监赖恩看着面前这有着令人不自在的相貌、浓郁的体味以及蹩脚口音的蛮夷,坚定地摇头:“没有堪合,朝廷是不会与尔等交易的。尔等事涉江彬,现在更不能称呼江大人。还是速速离去,诚心遣使到礼部,待熟知礼仪得了堪合,方能再入我这市舶司之门。”

皮莱资一脸懵,看了看自己的翻译。

有些话还是听不懂。

交涉无果,他最终还是留下了两个颇有西域风情的年轻女子,这让赖恩心头暗骂:这些番鬼是不是来消遣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