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王守仁再接旨(第3/3页)

老人熬不过冬的多,但现在已经都夏天了……

朱厚熜想了想就说道:“吩咐下去,朕亲去视疾。”

严嵩大惊失色,但是强行按捺下了自己站起来劝一劝的冲动。

皇帝亲自到臣子宅中探望,这是何等重恩?

而咸宁侯仇钺若真到了弥留之际,恐怕知道了皇帝圣驾莅临就可以放心瞑目了。

更重要的是,咸宁侯是勋臣。

忠武谥号正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江彬部将在汤麻九之乱中杀良冒功的案子正在审,皇帝在刚刚让杨廷和“心灰意冷”首次主动请辞之后探望武臣……

这又是了不得的信号。

没办法,藩王继统又先声夺人的他,现在太多举动都能被解读为信号,让许多人不能不多想。

天子还是起驾了,司礼监的小太监急匆匆地先行赶往咸宁侯府吩咐接驾。

这几日告假在家的仇鸾自然知道自己承袭咸宁侯的爵位稳了,他和身染重疾的父亲、病重垂危的祖父齐齐感动落泪。

皇帝视疾咸宁侯的消息迅速传遍京城,艳羡的、警惕的、愤然的……不一而足。

可皇帝毕竟只是过去看了看,在侯府总共也没有停留超过一刻钟。

象征意义大过真的商议什么。

对文臣来说,更大的震动是那天晚上从宫里传出的旨意。

几匹快马在夜里出了城,直奔通州。

在通州驿馆,王守仁和随他一起进京的两个弟子刚刚抵达,驿馆里还住着于谦的后人于允中。

“于公得谥忠武,实至名归。”王守仁向于允中敬酒,“于公泉下有知,却必然洒脱一笑:清白在人间便足矣,哪管史册如何臧否。”

“抚台若早生一甲子,家祖必引为知己。”于允中恭敬地回礼,“卑职在杭州,亦早闻抚台英名。今日一见,既佩且服。家祖之后,允文允武之国朝干臣,以抚台为最。”

王守仁心里有点感慨:于谦后人,终究还是唯唯诺诺,嘴里很甜了。

他觉得人人可成圣,但这成圣之路,也很看天赋与品性,各人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成就也各有不同。

“于兄谬赞,阳明受之有愧。”他微笑着说道,“今夜邀于兄共饮,一则实在钦佩于公,二来嘛,吾在学问上别有见解,也愿厚颜借于公一寸光,传扬心学呐。”

于允中愣了愣,心里还在找着怎么回复更加合适的词句,就听门外驿丞喊道:“王抚台?有圣旨到,快快出门迎候接旨!”

王守仁也很意外,于允中心里想着你还嫌名声不够大?人还没到京城里,又有圣旨来了。

连夜赶来的太监见到了王守仁之后并不摆谱,等王守仁面北跪下之后就开口宣读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久闻王守仁学问精深,见识非凡。着令王守仁充任六月初二经筵值讲官,剖讲经义,以解朕惑。钦此!”

王守仁心头大震,立刻跪拜在地:“臣王守仁接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让他充任经筵讲经官意味着什么吧?

他所认可的心学,在某些人眼中可是异端邪说!

还没进京,宸濠之乱叙功之外已有一团新的风暴围绕着王守仁。

但既然事涉心学未来,他不舍得拒绝,也不想再像之前一样逃避朝堂风雨。

天子对心学也有所耳闻、也颇感兴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