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都是戏骨(第2/3页)

“等王守仁进京,再论功行赏。”朱厚熜先按下了这件事,随后却说道,“朕继位大统,有功之臣还未论赏。这皇庄皇产日益增多,登基诏书中朕也是应允了管束一下的。这次,就从中拿出一些赏赐有功之臣吧。”

魏彬他们吐出来的银子成了所谓“密库”与“储备军饷”,他们吐出来的田地、宅第等物,自然也就成了皇产。

到了此刻,终于是天子对“拥立之功”、“迎立之功”、“从龙之功”诸人示天恩的时候。

毛澄被押走、杨廷和走下了天子递过去的台阶后,朝会开得如此令群臣感到舒适,这是刚开始时万不敢想象的。

眼下到了论功行赏环节,陛下的贤明宽仁一览无余:只要忠心用事,他真的不发飙。

当然了,前面那么强势,后面这么宽和,也算天威莫测了。

迎立之功,和毛澄一样都是额外赏三年俸粮。

四位有拥立之功的阁臣,人人赐田百顷,加了三公三孤中的虚衔:这已经算一种很大的安抚了。

其中,杨廷和获封三公中的太保,吓得他赶紧推辞。

他妈的,要是不推辞,这就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活着的文臣三公!

这太师、太傅、太保,一般都是死了的重臣追赠,嘉靖你什么意思?

“阁老既是四朝元老,又是两朝辅国重臣,兼有拥立之功,这太保,阁老当之无愧!”

杨廷和心惊胆颤地拉扯:“开国以来未有此例,臣万不敢受!”

“便是从正德七年阁老得授少师算起,已经年满九年,考功也都够了。”

“臣忝列台阁,勉强支撑而已,实不敢言功。”

朱厚熜一脸诚挚:“那这拥立之功总该赏吧?阁老就不要再推辞了。”

杨廷和坚定摇头:“陛下伦序当立,非臣之功。赐田百顷,臣已愧领。三公之衔,历来只是追赠,陛下厚恩,臣感怀在心。还望陛下收回成命,臣必披肝沥胆以报天恩。”

好一出君上信重、臣下忠诚的戏!

毛纪看着之前差点昏厥的杨廷和,又看了看御座上表情为难的少年天子。

妈的!都是戏骨!

这场君臣相佐的戏码最后的结局是:杨廷和加左柱国。

这下,朱厚熜并不打算尽快就把杨廷和赶走的态度倒是也明确了。

但他也留下了杨廷和等人想赶走的梁储、王琼。

处置毛澄之后,他后面就在不断地安抚杨廷和与其他文臣:以大家都熟悉的议事、论功方式。

杨慎心里舒服了不少。

至于从龙之功的潜邸旧臣,则都是升实官,另外人人赐了一座京城的宅子。

新的锦衣卫指挥使,暂署的,骆安。

原王府左长史解昌杰,当场在王琼的举荐下补了一个言官:刚才被贬官为民的某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他升官了,上任就要参与钱宁、江彬等诸多大案的三司会审。而今年后半段,毫无疑问同样会有越来越多的案子。御史言官加上潜邸旧臣的身份,解昌杰会怎么做?

另一位帝师周诏过不久就会随着兴献王妃一同被崔元迎回京,给他的职务是礼部刚刚缺出来的新官:礼部右侍郎,正三品。

但周诏将只是领个俸禄,不管事,不妨碍袁宗皋在礼部拉拢谁。

七十七的人了,又有帝师身份。虽然只是举人出身,而这升品幅度浮夸无比,其他人也没话说。

也就是领一份恩荣离退休罢了。

再其他的文武百官,也都定下来了各赏财物,等正德皇帝上尊谥议结束后就敕谕天下。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这次登基大赏的不同:除了从龙之功的人升实官,其他人基本都没有得到加官或者荫子的赏赐,而是以实际的财物和虚衔荣誉为主。

能够站在这里的,大多数人并不缺这一点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