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对峙4

大军回朝,关于西边战事诸多细节,自是要细细上报朝廷,前几日暂且有时间休整,随后天子便会召几位将军一同进宫。

御前奏对,蔡古不善言辞,崔令之亦不放心他,担心他会说错话,所以,二人彻夜讨论,分析天子可能会关心什么问题,而他又如何作答,才算稳妥。

此外,翌日一大早,天才刚亮,便有官员进宫奏请皇帝,说金吾卫中郎将申超半夜在京城巡查的时候,发现有贼人宵禁时分在宣平坊鬼鬼祟祟,似乎有所图谋,请求加强宣平坊的巡逻。

姜青姝直接允了。

她复又问:“没抓到人?”

那人恭敬道:“回陛下,据申超所言,此人到了兴宁坊便消失了踪迹,那边都是官员府邸,申将军职权官阶不够,手上又无搜查文书,不敢贸然破门而入。”

姜青姝淡淡道:“事急从权,若是抓危害百姓的贼人,自然不得马虎,便是官员府邸又如何?只要有凭有据,该搜便搜,朕相信众爱卿们皆是正直清明之辈,为了百姓安危,不会妨碍金吾卫做事。”

“是。”

那人领命退下了。

那人退下之时,正好张瑾踏着丹墀来到殿外。

二人擦肩而过,那人连忙停下来,朝他施礼。

“司空。”

张瑾目不斜视,一路来到天子跟前,从袖中拿出整理好的尚书省案卷,淡淡道:“这是本月的一些事物,陛下过目。”

姜青姝示意邓漪去接,一边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

他倒是神色如常。

她心里暗道:张瑾能料中霍凌的举动不稀奇,不过裴朔暗中调查濮阳钺的事极其隐蔽,几乎没有走漏风声,他连濮阳钺那边都未雨绸缪地防住了,真是太缜密了。

想抓他的把柄,极难。

本来张瑾也没什么把柄,这些事他虽暗中知情,但没有一件沾了他手,就算东窗事发,火也烧不到他的身上,都是别人在“背着他自作主张”罢了。

他可是清清白白、勤政为民的好宰相。

可笑的是,崔令之算计濮阳钺,让濮阳钺为他人做嫁衣,殊不知他自己也是,为杀子仇人铺路还浑然不知。

现在宣平坊加派人手了。

他们想捏住濮阳钺的软肋,就一定要控制濮阳钺的家人,事后说不定还会动手,但一定会有所准备。

霍凌再想从此处着手,只怕是有些难。

姜青姝心里想着,目光下移,落在张瑾腰间、她亲手赠送的香囊上。

他还戴在身上。

“臣已经细看了户部上报的近三个月税收,近期并州干旱,粮食收成较少,臣以为,此事应该……”

殿中的张瑾长身玉立,紫衣灼然,如清玉塑骨,正嗓音平淡地说着,不经意抬头,便看见上方端坐着的小皇帝已不知何时偏着脑袋,一手支着下巴,唇角翘起,心情甚好地瞧着他腰间那处。

他嗓音顿住。

“陛下可在听?”

“……”

“陛下!”

“嗯?”她回过神来,眼睛微微一弯,“爱卿方才说什么,劳烦再说一遍。”

那双眼睛清透如琉璃,焕发着吸引人的光彩,张瑾注视着她,忽然不再继续方才未说完之事,而是低头看了看腰间。

他忽然叹了一声,从袖中拿出一枚玉佩。

她惊讶:“做什么?”

张瑾宽大的手掌攥着玉佩,注视着她微笑道:“臣想了许久,金银珠宝不过俗物,作为礼物甚为庸俗,亦没什么意义,臣身上也无什么珍贵之物,唯有这玉佩,臣与阿奚各有一半,纹理相合,也是父母所留唯一之物。”

张家兄弟,长兄为瑾,弟弟名瑜。

瑾瑜皆为美玉,是当年他们的母亲在掖廷所取,一块家传玉佩一分为二,分别给了他们兄弟二人,希望他们纵使出身低贱,将来立身成人,品性上也是个正直仁义的君子。